□高时阔
我的诗朋词友中,曾有一位一生酷爱诗词,勤写诗词,视诗词如生命,并用诗词记录人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拥抱诗词,诗意地燃尽生命之烛的朋友,他就是十年前辞世的师友兼诗友陈美善先生。为了纪念陈美善先生逝世十周年,近日再读陈先生的诗集《梅山吟稿》,以表达对陈先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把我与陈先生的情谊永久珍藏!
诗意人生。2009年5月,我从美国回到咸阳。看到了陈先生的诗集《梅山吟稿》。见书如见人,读诗如读人,陈先生的音容笑貌、美德善行仿佛从诗集中幻化出来,呈现在我眼前的是陈先生华彩绚丽、充满诗意的人生。他在《自序》中坦言“余非诗人,仅以诗言志;旨在于直面人生之冷暖,表述其人性之善恶;描述出时代之风雨,抒发其爱憎之情感。”又说“余视诗如生命,愿以诗来促使自己修身养性,认真做人。”我的理解:这里的“非诗人”是指非职业范畴的诗人,而“视诗如生命”,即以诗心、诗意、诗情贯穿自己的人生,从哲学意义上讲则是一种诗化的人生,是一种至真、至美、至善的诗意人生!
林语堂先生有一段谈论“人生如诗”的话:“我以为,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一生恰如诗歌。人生自有其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成长与衰亡。人生始于无邪的童年,经过少年的青涩,带着激情与无知、理想与雄心,笨拙而努力地走向成熟。后来人到壮年,经历渐广,阅人渐多,涉世渐深,收益也渐大。及至中年,人生的紧张得以舒缓,人的性格日渐成熟,如芳馥之果实,如醇美之佳酿,更具容忍之心。再后来就是人生迟暮……此时已经悟得老年真谛,生活将和谐、宁静,安祥而知足。终于,生命之烛摇曳而终熄灭,人开始永恒地长眠,不再醒来。”用林语堂先生的这一段话来概括陈先生“如诗的人生”真是太贴切了!或者反过来说,陈先生用自己“诗意的人生”精彩地诠释了林语堂先生关于“人生如诗”的概括!诗意的人生处处体现出真情。“真”在真实、真诚、真性情;“情”寄亲情、世情、山水情。陈先生出身书香门第,秉承诗礼家风,从小就爱好诗词,诗词伴随他一生。《梅山吟稿》汇集的诗作从童年梦影到古稀吟怀,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象征,诗集成则生命之火悠然熄灭。因此这本诗集也成为作者的一部“诗意自传”,展现了作者一生之“诗心情历”。
诗凝亲情。父母、夫妻、子女亲情是人生中最珍贵的感情。陈先生在《家族亲情》篇汇集了20多篇诗词歌颂、吟咏亲情,或赞颂,或感怀,或祝寿,或祭奠,或怀念,都倾注了很深的情感。可以看出,外表儒雅豪爽的陈先生内心深处有着让人感动的纤细柔情。
诗言世情。陈先生一生的命运际遇大体上与我们国家60年的命运共沉浮,虽历经坎坷,屡遭不幸,但从不气馁消沉,始终保持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操守。他把师院的书斋命名为“迎旭斋”,自称是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人,心中洒满阳光,生活如诗般多姿多彩。他坚守诚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准则:“一腔热血培桃李,卅载忠言撰冬春。”歌颂国家发展成就:“神舟凌云载人飞,炎黄壮怀尽开眉。”陈先生晚年特别渴望能有一间较为宽敞的书房,令人痛心的是他的“迎旭斋”十四年前成为危楼被拆除,而先生在新楼交工前已然仙逝。
诗重友情。陈先生待人真诚热情谦恭,人缘极好。他敬师长,重友情,特别是到了晚年,全身心投入诗词创作,以诗会友,其人格魅力有口皆碑。记得十几年前,我在和陈先生谈诗时,主张近体诗应严格遵从格律,最好用平水韵,如用新声韵,则应加以标注。他同意我的看法,遂赠我一诗:“诗味弥天餐不足,高朋巧授韵香鱼。欣悦皓首逢知己,从此骚坛共挽车。”
诗咏山水。陈先生酷爱自然,心系山水,深知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这些诗作多写得清丽洒脱。最让人动容的是,家人在他去世后整理遗物时,发现早在2003年所写的一幅书法诗作最后两句竟然是“余热未烬志不移,愿达百岁莅台湾”。诗人自有诗人不同的理想追求和人生境界,诗人的灵魂自有他不同凡俗的归宿和栖息之地。于是,当陈先生的生命之火将要熄灭时,便选择在宝岛美丽的山水田园之间脱尘永生!
一个人来到世上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著名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几乎道出了人们理想的生存愿望。再读陈先生的诗集,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音容宛在,诗情永存!
(作者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编审)(B)(10)
新闻推荐
被强塞红包后 医生为患者充入住院费 “机智”大夫引来一片点赞
王金涛给护士长留的便条和现金本报讯被患者强塞红包,当面退尴尬,作为医生该怎么做?近日,咸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一科一...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