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璐
2010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被咸阳市卫计局正式命名为“咸阳市眼科医院”。八年来,咸阳市眼科医院引领着咸阳区域内眼科学术的发展,为咸阳眼病患者实现了“光明”梦想,为咸阳百姓健康贡献了力量。如今,咸阳市眼科医院已跻身陕西省眼科一流团队之列。
学研治成果斐然
咸阳市眼科医院年手术量6000多例,全省排名第四。同时,医院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拥有以许淑云、杜建英、王升、蒲晓莉、董永孝、王敏、裴瑞、刘萱等主任为首的专家团队,以赵吉飞、侯力华、秦玲利、刘彦章等硕博士为代表的青年骨干团队,专业医护人员130余人。
八年来,咸阳市眼科医院笃定前行,喜获多项荣誉和称号,被评为“陕西省特色医疗专科””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咸阳市眼科临床技术创新团队”“西部眼科联盟咸阳分中心”“咸阳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咸阳医学会眼科分会主委单位”“咸阳眼科联盟中心”主委单位,咸阳市眼科疾病研究室、咸阳市防盲办公室也设在这里。
经过不懈努力,咸阳市眼科医院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年接诊量30000例,手术量8500例,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70%,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省级核心90篇,国家级核心10余篇),参与国家级项目研究2项,编撰眼科论著2本。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8项,在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发表专题报告20余次,其中全国性会议2次,省级15场次,市级5场次。
实现眼科全病种精准化治疗
2018年隆冬时节,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却春潮涌动。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树立“抓学科、强内涵、树品牌”战略发展思路,眼科医院紧跟发展的脚步,进行专业改制、协同发展趋势,破解发展桎梏,树立品牌标杆,实现眼科全病种精准化治疗,在新时代谋划高质量发展。
咸阳市眼科医院由原来的五个病区,重组为四个中心,即白内障眼内屈光中心、青光眼综合眼病中心、眼底病诊疗中心(玻璃体视网膜外科、眼底病内科)、眼科日间手术中心,使眼科专业进一步细化,既有组合又有分设,实现了眼科学科发展的里程碑式发展。
成立“白内障眼内屈光病区”,杜建英院长为学科带头人,是以白内障诊疗、眼内屈光矫正及疑难病诊治为专业的临床学科;成立“青光眼综合眼病病区”,蒲晓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是以青光眼、青光眼相关性白内障、泪道疾病、眼表疾病、眼部整形等为专业的临床学科,曾被授予“咸阳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成立“眼底病诊疗中心”,专业服务“眼底病”患者;将眼底外科及眼底内科进行优化整合,成立“眼底病中心”,将王升教授的眼底外科手术优势和王敏副教授的眼底内科学术地位相结合,整个“眼底病”专业技术水平在咸阳市及周边地区遥遥领先,达到省内及国内专家的一致认可;成立“日间手术中心”,董永孝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日间手术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有效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具有提升服务效率,节约医疗成本等多项优势,已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医改重点内容,可实现当天手术、当天离院。
不断加强眼科人才培养
学习创新型咸阳市眼科医院,实行主治职称以下人员轮转制,为眼科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格局已逐步形成,医院已经拥有了结构搭配合理的高、中、初级技术人才队伍。
八年来,咸阳市眼科医院不断将中青年骨干医生送往国内一流医院学习和进修,共派出医务人员50余人次,请国内外专家辅导10余次,重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将经验提炼为科研成果,更将这份成果通过各类学术舞台进行展示,惠及基层眼科医生。
2016年10月,眼科检查室主任刘萱在全国眼科超声医学会上作专题汇报;2017年11月,眼底病诊疗中心内科副主任侯力华在陕西省眼科年会上作病例分享;2018年11月,青光眼诊疗中心主任蒲晓莉教授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光眼学术会上作大会报告;2018年11,眼科医院院长杜建英教授在陕西省第十六次眼科学术会议暨眼科高峰论坛上进行专题发言……自咸阳市眼科医院成立以来,眼科专家多次在省级、国际级学术舞台展露头脚,代表咸阳市眼科界及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出响亮的声音。(G)(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莎莎通讯员余刚)近年来,咸阳市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把改善生态环境和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规模...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