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咸阳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本报记者 刘计划 摄(B)⑦
本报记者 刘计划 实习记者 高依
初冬时节,当你漫步咸阳,四通八达的一条条道路,别具风格的公园、广场,图线结合亮化的一座座楼房、桥梁……目及之处,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都会深深地吸引你。
“集中精力抓建设,千方百计抓维护,一心一意为人民。”改革开放40年,咸阳巧借发展东风,在城建上奋力作为,让城市容貌大改观,城市形象大提升,城市品位大突破。
40年砥砺奋进,40年的巨变,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和发展不止步的决心,离不开咸阳人民逐梦美好生活的信心。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项项荣誉,让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步伐更快。
高点定位——大手笔构筑美丽之城
今年76岁,在老街土生土长的孙宏民老人,在他的记忆里,40年前的咸阳城市很小。他说,现在的咸阳桥桥北还是土房,渭河两岸杂草丛生,防洪渠以外还是农村、农田。
如今,主城区已发展到了90.6平方公里。街多、楼高、景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像孙宏民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很难找到记忆中的老城。
40年城市发生的巨变,人们能清晰地看到,咸阳一直就以战略眼光、非凡胆魄和大气磅礴的手笔筹谋、发展、建设。
先后9次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较大的编制或调整。“十五”期间,以超过前50年的总和将固定资产投资量注入城市。
2007年,咸阳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城市建设目标,打破了以往墨守成规和小打小闹,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宏伟目标。当年,累计完成了118项城建实事项目,也拉开了打造一个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历史人文特色与现代文明气息相得益彰的生态、人文、精致、宜居的现代化大城市帷幕。
“十二五”期间,咸阳市始终以共建“大西安”为统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16个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完成投资22.9亿元;实施了中心城市“6+3”工程,启动三年改造提升计划,年度投资79亿元实施了148个重点城建项目;全市10.5万群众告别老旧危房、喜迁新居;打通城市断头路,新建道路118.3公里,改造道路30.3公里……
“十三五”,咸阳市抓住大西安发展机遇,确立了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奋斗目标,从城市建设、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用大都市的标准谋划,推动城市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沈广睿实习记者贾银娟)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为认真贯彻落实“11·14”全省安全生产视频会议,近日,咸阳市公安局秦岭...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