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英雄辈出、诸侯并起的时代,游侠、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纵横家……悉数登场,从秦崩、楚亡到汉兴,作者重新全景再现一场智慧与权欲的经典博弈。□杨波整理
赵高这个人出身卑贱,母亲是当时的隐官。所谓隐官,是一些犯法受过肉刑,刑满后因为残缺了肢体,看上去有碍观瞻,被专门圈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进行劳作的人。
在隐官出生的赵高自小尝遍人世间的辛苦屈辱,但他没有气馁,苦读法律,以非凡的才智通过层层考试,被选拔到中央任职。秦始皇对他很赏识,将他擢升为中车府令。中车府令属太仆管辖,专门管理皇帝的乘舆车马,有机会和皇帝亲密接触。赵高因此更加上进,工作孜孜不倦,公余还编了一部童蒙识字课本,名叫《爰历篇》,与丞相李斯的《仓颉篇》、太史令胡毋敬的《博学篇》齐名,这三本书在后来被合称为《三仓》,可见赵高才华的卓绝。
正当赵高的事业蒸蒸日上、风生水起的时候,一场灾祸向他扑来。
这场灾祸的具体情况,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是含糊地说“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也就是说,他犯的是大罪,搞得连秦始皇都心灰意冷,不想保他了,把他交给上卿蒙毅审问。蒙毅毫不含糊,麻利地将他判处了死刑。
蒙毅有个哥哥叫蒙恬。蒙氏家族祖籍齐国,蒙氏兄弟的爷爷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始皇的曾祖秦昭襄王,官至上卿。秦昭襄王死后,历秦孝文王到庄襄王元年,蒙骜开始为秦将东伐,十几年间,率秦军共攻占了六国七十九座城池,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公元前240年,被赵将庞煖率领的五国联军射死,成了秦国历史上军衔和官位最高的烈士。蒙骜的儿子蒙武继承父业,跟着王翦打过大大小小的仗,虽不是很有名,也算不辱家声。蒙武生了两个儿子,就是蒙恬、蒙毅两兄弟。
蒙恬也一直在军中服务,因为家世被拜为将军,率兵攻灭了齐国,被拜为内史;接着又被秦始皇派去当边防军司令,率三十万大军修建长城,夯筑直道,进攻匈奴,匈奴为之撤退七百多里,长城内外从此一片太平。
因为蒙恬的功劳,秦始皇对蒙氏家族甚为尊信。蒙毅大概是秦始皇身边的第一宠臣,他没有从军,靠着家世和自家才干,直接拜为上卿。
谁知案卷最后送达秦始皇案上,这位暴虐的独裁者也不知道哪根心弦被赵高拨动,他突然想起赵高才华横溢,平日又兢兢业业办事,杀掉可惜,于是不但将之赦免,而且官复原职,照样拜为中车府令。
可以想象,死里逃生的惊险给赵高带来了多么大的精神伤害。
可是,尽管赵高受秦始皇信任,要想扳倒蒙毅却是痴心妄想。不管是看家世还是功劳,他都不能及蒙氏之万一。然而在公元前209年的七月,上天忽然给他带来了希望。
眼下他卷起诏书。这封诏书只要再加盖一个皇帝玉玺,就可以交付使者。通过日夜兼程,十几日它就可以到达扶苏手中。这次出行,符玺令没有跟从,秦始皇让李斯、赵高兼管符玺令的事宜。
但历史的转折点却在这时不期而至。
刚刚口授完诏书的秦始皇,突然头一歪,永远告别了人世。
赵高捧着诏书,目瞪口呆,也就是说,这一刻,上天突然把眷顾的目光投向了赵高。两千多年后,当我们读到这一幕时,也不由得惊异慨叹,世事竟然会如此奇诡。激动和恐惧交叠在赵高胸中荡漾,他的心大概在呐喊:难道,我一个贫贱出身的人,真的可以掌控这个庞大的帝国?
秦朝的政体是前所未有的君主专制,君主的权力至尊无上,不容置疑。只要让自己的学生胡亥当上皇帝,要搞定蒙毅甚至整个蒙氏家族,都可以说是易如反掌。站在秦始皇的尸体旁,赵高心中又是激动,又是恐惧。眼下,身旁只有胡亥、丞相李斯和几个亲近的宦官。遗诏在他手里,他掌管着皇帝信玺,遗诏只有盖上玉玺才有效。而他,决定扣留诏书。
似乎和他有着心灵默契似的,李斯发言了:“皇帝生前未立太子,如今出游在外驾崩,一旦消息传到咸阳,群公子争立,只怕会引起祸端。我认为,应当秘不发丧,星夜赶回咸阳,再作定夺。”
赵高激动得两手发抖,真是太好了。下面的计划,就是要说服胡亥和李斯。
首先,他和胡亥进行了一番语重心长的对话。他说:“皇帝驾崩,只留有遗诏赐长子扶苏,其他儿子包括你,都没有提及。一旦回到咸阳扶苏即位为皇帝,天下就都是他的,你没有尺寸之封,怎么办?”
毕竟是在正统教育下成长的,胡亥不假思索:“我听说,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亲去世而不封诸子,说明我们不配,有什么好说的?”
赵高激动起来:“不然。现在天下的枢机,都掌握在你我和李斯手中,你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把这个皇帝之位抢到手。要知道,君臣之间,地位有天壤之别。一旦扶苏即位,可能将你们全部赐死。请三思而后行啊!”
胡亥动心了。
赵高道:“此事重大,没有李斯的配合绝对做不到。臣去找李斯商量。”
他立刻跑去找李斯,
李斯吃了一惊:“什么?这种坏事,别说做了,我们做人臣的,说都不该说出口。”
话说得义正词严,看似没有任何漏洞。但赵高没有知“难”而退,因为他知道,一些人说话总是言不由衷,甚至言行相悖。
李斯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赵高太了解李斯是个什么东西了,这家伙嗜权如命,毫无操守,要打动他实在不难,于是问:“君侯自料才华、功劳、谋略、人际关系以及和扶苏的交情,比之于蒙恬如何?”
说实话,李斯是很有才华的,他帮助秦始皇离间六国君臣,为秦国兼并天下也立下了大功。而且他学问好,文章也写得不凡,书法还是当时一绝。要论他的才华、谋略,和蒙恬比应该不弱,否则以秦始皇之智,也不会拜他为丞相。但秦朝重军功。从秦始皇二十八年所立的琅琊刻石来看,起初封列侯的都是王离、王贲这样的武将,隗状和王绾贵为丞相,都不能封侯,而李斯那时不过是卿,他们的朝位都得排在王离、王贲等列侯之下。后来李斯虽然也得封为列侯,但在朝廷,地位终究不如蒙氏家族。至于和扶苏的交情,更和蒙恬不能相提并论。他只好讷讷地说:“确实都不如蒙恬,不过,您何必这么揭我的短呢?”
赵高道:“君侯误会了。臣也是为君侯感到不平啊。想我赵高不过是一个打杂的,好在有点做刀笔吏的微末才能,混进宫内,为皇帝陛下服务了二十多年,从未见过有一个丞相在新主即位后仍受重用,总免不了诛亡。皇帝陛下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一旦即位,必会拜蒙恬为丞相。君侯为先帝辛劳一生,最终不能带着封侯的印绶告老还乡,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啊。”
李斯还是犹豫。
赵高便要陷李斯于不义,他说:“窃闻圣人擅长随机应变,能观往而知来。如今天下之安危,悬于胡亥之手,我赵高会坚决支持。人臣想从外制内,以下制上,实在愚不可及,绝没有好结果。秋霜一降,草木也就差不多了;春冰一融,万物也就苏醒了。丞相,我觉得你还是应该顺应时变,千万别一意孤行啊。”
这句话已经含有威胁的成分,意思是说,就算你不同意,也没什么。胡亥才是皇帝的爱子,我也是皇帝的近臣,皇帝的遗诏说了什么,由不得你说了算。就算我们矫诏自立,你也不一定有办法;你要是反对,只有死路一条。当然,赵高心里也知道,绕过李斯,成功的希望会大打折扣,他当然还是希望李斯能加入自己的阵营。
李斯果然有些害怕,他缓和了语气,开始把话题引到改立太子的危险上来:“当年晋献公废长立幼,搞得晋国三代不得安宁;齐桓公兄弟争位,也使得手足相残,惨烈无比。这些事都悖逆天道,我李斯怎么能干?”
赵高再次鼓励加恫吓:“只要我们上下一心,有什么可怕的?到时君可以长享封侯之福,世世称孤,获南山松柏之寿,与天无极,岂不美哉?这么好的事,君侯都不要,只怕立刻会给子孙招祸,可怜啊可悲!”
李斯泪水滚滚而下,仰天长叹:“天哪!不幸碰到这样的抉择,我李斯怎么如此命苦?也罢,既然不想死,也只能这样了。”
在专制制度下,很多时候没有选择,生死只在一念之间。虽然传统有很多烦琐的道德,告诫人们怎么做才高尚,但是这些告诫在实际的利害面前不堪一击。李斯的泪水也许是真诚的,当然,这并不能掩盖他是一个小人的事实。
赵高喜笑颜开,他说:“那我就去回报公子了。”
《从侠道到王道:刘邦传》
史杰鹏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桦)10月10日,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一行来咸,考察经济社会发展...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