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民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和几位同志组成工作组,对咸阳城区街巷、商铺、居民住宅按照组织要求,逐门逐户进行调查登记,历时两个多月。
老城区的城墙是夯土建筑,全城有七个城门洞,其中东明街、南阳街、西宁街、北平街四个城门洞上筑有城楼,其余三个有门洞无楼。一个人称小北门的门洞,在东道巷北口。清泰街南口、永绥街北口也各有一个门洞。
城门外的城关,只有东明街城外有条小街。商铺、面馆、车马店、食油杂货铺在街上营业,因紧靠咸阳古渡码头,生意红火,是为东关。出南门外十多米就是渭河。西门外有一座不大的神庙,此外即是耕地。北门外东北方向有一条土路(现今的建国路),除人民银行和区政府税务分局两个单位外,则是一片旷野,无民宅。再向前延伸,就是现在的抗战路,正北是火车站,车站有三间平房,一间售票,两间是候车室、进出站口,无广场。车站向南有旅馆、食堂、杂货、香烟洋火店摊等。
出北门三百米左右,有一座外国人办的打包厂,把散棉打成包外运(后经国家改造为陕棉八厂至今),打包厂附近有几处低矮的民宅,沿路有卖烧饼、茶蛋、烧鸡块、香烟、肥皂等的地摊。北门外是西兰路,过往汽车不多,因那时汽车是从火车铁桥渡过渭河,顺咸阳城边从东往西,到城西斜插到吴家堡上塬。铁桥紧西有一座食油加工厂,叫裕农油厂。
城区内尾字以“街”命名的共有十二处,是东明街、南阳街、中山街、果子市街、法院街、北平街、西宁街、仪凤东街、仪凤西街、仪凤南街、清泰街、永绥街。其中北平街不能直通到中山街,要从果子市街东口转入。东明街有城隍庙,已无神像,庙宇被一个叫“鼎祥林”字号的私营企业用作生产茯茶。城隍庙对门有“义兴社”秦腔剧团,有剧院,剧团名角荟萃,最红的是任哲中、傅凤琴、田艺祥等。
中山街中段有文庙,文庙对面是一座基督教堂。仪凤东、西、南街和谷家巷西口的交会处,有唯一保存较完整的高台古建筑群,为明朝所建,即凤凰台。
中山街、西宁街、永绥街交会十字有钟楼,约三层楼高,有四个门洞,因年久失修,当时为安全起见,很快就拆除了。城区有点名气的老字号商铺有万源福布荘、祥圣永酱园、和兴泉杂货店、西宁街粮行、东明街棉花行、利群和泰华面粉厂、三义成羊肉泡、张记馄饨馆、花店巷西口苏老九的锅盔牙子夹肉等。
城区内尾字以“巷”命名的有十处,分别是花店巷、东道巷、西道巷、辘辘把巷、仁义巷、谷家巷、财神庙巷、东顺城巷、西顺城巷、甜水井巷。尾字无“街”“巷”称谓的三处,分别是吴家楼、北极宫和肋子缝。吴家楼、北极宫是半截巷子(进出一个口)。肋子缝十分狭窄,勉强能过一辆架子车。紧靠渭河约三十米左右的仁义巷有张飞庙。
老城区的房屋是典型的关中民居,一进、二进的四合院很多,三进的庭院也不少,有的深宅大院从这条街一直通到另一条街。中山街路北有家停产的油坊,主人姓王,这家的院落就比较大,从中山街门面房进入,一进为榨油作坊,二进为员工宿舍,三进四合院为主人卧室,各有小院,种有花卉,大缸养鱼,装饰华丽,后门直达仪凤西街。文庙对门还有一家姓周,靠街的门面房有五间,一间为过道,直通第一院,两边厦房高大宽畅,过厅为四间四椽大房,中室为堂屋,摆有书桌花草,红木坐椅;二进庭院和一院相似,三进为厨房、便室、佣人房,打开后门已经到了城墙根。
当时咸阳老城区的主要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建,也有清初及明末的。纵观全城民居建筑,彰显历史文明底蕴,令人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天回忆半个多世纪前的事,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B)(13)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薛璐“得了病是不幸,但遇到邓主任这样的好医生,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这是来自患者对邓睿的评价。邓睿究竟何许人...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