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地考古惊喜不断:除了寒气逼人的青铜长剑、含有丰富氨基酸的酿造酒(华商报3月19日A06版报道),考古人员还意外发现了一件罕见的战国晚期卜甲。
本次发现的卜甲,出土于一座小型竖穴墓道洞室墓。墓主人头向西下肢弯曲,属于比较典型的秦人葬俗。现场清理时在墓主脚端发现被厚厚的棺灰所掩埋的“骨片”,后期清理时发现“骨片”是一块基本完整的龟(鳖)腹甲做成的卜甲。
“在战国晚期到秦代的墓葬中发现卜甲,不得不说是一次意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说,古人习惯以动物的骨、甲制成占卜器具,根据骨、甲上的“兆纹”来判断事情凶吉。实物最早出现于距今八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盛行于夏商周三代,到秦代前后已非常少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扬力铮介绍,这件卜甲复原长约14厘米,宽约10厘米,内面中部有十余处规整的方形凿孔,外面对应有兆纹,侧面有烧灼痕迹。虽未发现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但毫无疑问是一件使用过的占卜器具。
“兆纹应该是烧灼之后裂开的纹路,古人根据这些纹路来判断吉凶。卜甲内部的凿孔是方的,很明显沿袭了西周时期的风格。但周代凿的孔一般没有这么规整,从这一点来说又体现出了一定的变化,应该不是流传下来的“古物”。至于为什么要凿这些孔,应该是和宗教活动有关系。卜甲一般是神职人员使用的,所以可以判断这个墓葬的主人应该是咸阳城内的一位巫师级人物。”张扬力铮说。
新闻推荐
咸阳市从3月至12月底,集中10个月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攻坚行动,重点对煤矿上级公司、正常生产建设煤矿、责令停产停工整改煤矿、列入关闭退出计划煤矿、托管煤矿、长期停产停工或“僵尸”煤矿、非法开...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