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咸阳新闻 > 正文

亦菜亦饭话“疙瘩”周荣光

来源:咸阳日报 2014-09-11 23:56   https://www.yybnet.net/

“疙瘩”是个俗称,它既可称为一道菜,也可看成一种主食,是一种简单、营养、健康、菜香浓郁,以野菜或蔬菜为主料,拌和适量面粉做成的咸阳乡土小吃。春天在田野中可以采摘到的诸如荠菜、灰条菜、白蒿、油油根、扎蓬蓬、苜蓿菜、苦苣菜、枸杞芽、扫帚菜等,都可以用来做“疙瘩”。春天里树木萌芽开花时,槐花、榆钱,同样可以做“疙瘩”。而没有野菜的时候,蔬菜同样是原材料,像茄子、土豆、香芹、茴香、豇豆……好多蔬菜都可以用来制做这道简单而又喷香的美味。

“疙瘩”的做法极其简便,将洗干净的野菜或蔬菜切好控水,与面粉放入同一个盆中,均匀地撒入五香粉和盐,用手或筷子搅匀,使面粉尽量均匀地裹住蔬菜,然后放入笼里蒸二十分钟就熟了。“疙瘩”味道香美的关键,是要和好调抖汁子。农家妇女一双巧手,把蒜泥、辣子面、细葱花放进碗里,把油烧热,趁着那股又香又爨的热乎劲儿顺势一泼,再调入香醋和酱油,一碗汁子就和好了。汁子倒入“疙瘩”里,拌和均匀,爨香的味道扑鼻而来,勾引着肚里的馋虫,你会不由自主地咽一口口水,端起碗大口地吞咽……

“疙瘩”的学名叫“麦饭”,虽是农家小吃,却早在古时就有记载,譬如西汉元帝时(公元前48~前33)黄门令史游写的一本教学童识字的书《急就篇》卷二就提到:“饼饵麦饭甘豆羹。”“颜师古注: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一曰以小豆为羹,不以醯酢,其味纯甘,故曰甘豆羹也。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后汉书·冯异传》也写道:“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菟肩。”在宋代,诗词大家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曾写道:“城西忽报故人来,急扫风轩炊麦饭。”陆游的《戏咏村居》还赞美说:“日长处处莺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不过,旧时人们吃“疙瘩”,有取其香美的原因,更有为了果腹的目的。在粮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大家都身处饥饿威胁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对能有野菜吃有共同的感受。特别是农历三四月,青黄不接,粮食极缺。为了哄肚子,农家主妇们常常在仅有的极少量粮食中加入大量的野菜。人们挎着篮子,到地里和河坡、老坟院、沟沿上寻觅各种各样的野菜,还捋榆钱、摘槐花,甚至潜入生产队的田地里“偷”折豌豆秧、摘豌豆角。这一切弄回厨房后,农家主妇十分珍惜地加入家中仅存的一点点不管是小麦玉米或者其他什么粮食磨成的粉,做出几乎没有粮食味道的几乎可以真正称“绿色食品”的“疙瘩”。尽管那充饥的效果难尽人意,但总算是勉强有点果腹的功能,孩子们吃得仍是很香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过去,现在的生活已经和当年不能同日而语了。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顿顿都是大米白面、鸡鸭鱼肉,甚至常常犯愁不知吃什么好。于是,“疙瘩”作为调剂生活的美味佳肴,又重新摆上了人们的饭桌。想起来,这生活变得真快!“疙瘩”也变了。昨天还是苦难中果腹的食物,今天却作为一道有着浓郁农家特色的小吃走进生活,甚或走上了星级饭店的餐桌。无论是咸阳城郊的一些“农家乐”,还是去袁家村等驰名旅游景点的“农家乐”,“疙瘩”大都是主打品牌,且受人喜爱,销量见长。 (B)(11)

新闻推荐

300名妇女进“女性大讲堂” 学习婚姻经营之道

本报讯(记者吕聪)9月11日,“咸阳女性大讲堂”第3季之“权益维护”篇章开讲,嘉宾老师陈凤山认为婚姻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元素,懂得婚姻的经营之道,家庭才幸福。当天,来自社会各界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妇女儿...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亦菜亦饭话“疙瘩”周荣光)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