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咸阳新闻 > 正文

从“焚书坑儒”到“耕读传家”——访著名学者梁澄清

来源:咸阳日报 2014-06-10 00:3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孟利明

开栏语

咸阳是一本厚重无比的书,有着让后人吮吸不尽的知识典藏和文化遗留,同时,也孕育了这里的人们识书、爱书、读书、用书的良好生活行为。书香弥漫,是咸阳的常年气候,人文之风,是帝都的独有气质。就让我们以书这种特有的文化载体来感知城市的温度,获取它赐予我们的那一份光热,让疲惫的心灵、物欲的世界……都在书籍的滋润下变得大雅、大气、包容。即日起本报特推出《人文咸阳书香之家》以飨读者。

咸阳与书,有一种特殊的情缘。

在曾任咸阳图书馆第一任馆长、著名学者、民俗研究家梁澄清先生看来,咸阳本身就是一本厚重浩繁的历史书,需要我们去研读和学习,所以,我们总是在文明的进步中获得历史书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而这种行为习惯,决定了书在咸阳历史进程中的那一份光耀。

咸阳与书,首先是从一份割舍开始的。“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我们做秦文化研究的时候,总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这就是发生在咸阳的焚书坑儒。很多人认为那是对书籍的摧残和文人的迫害,是一项古代的政治文化运动,但我们应看到,他其实为秦统一文字做好了前期准备。”

可以说,文字的统一,不仅确立了一种信息传达的共同符号,更为形成文化融合、文化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实际上,这是最早标准化的开端,更是形成文化传播的关键性一步,所以,秦在咸阳统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标记之一,它为我们揭开了书籍发展的序幕。”梁澄清认为。

从书简到布匹,再到羊皮的逐步应用,咸阳与书的渊源越来越深……

司马迁在茂陵所作的《史记》被认为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它向世人展示了3000年间的历史沧桑,其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梳理和总结。

咸阳是周、秦、汉、唐文化的厚土,在随后的发展中,让这种与书为伴的习惯培植在流淌的血液中……

“我们咸阳很多家庭到现在还有‘耕读传家\’的持家、治家、传家遗风遗训,这其实就是秦人在传统农耕文化活动后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读书的根本要义是育人、做人,能将它作为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美好追求,可见在文明的积淀中,书籍是我们精神文明的物质载体。”梁澄清说。

他觉得,耕读传家不仅仅有先辈对后代的持家要求,更是对后代提出的殷切希望,这种朴素的世界观,深深地刻在了关中人的骨子里。

正因为有开卷有益的思维,所以咸阳人才有了知书达理、书香门第的一大批文化人士的产生。

识书、读书、爱书,成为咸阳人的一种基本性格。

作为咸阳图书馆第一任馆长,梁澄清一直认为“图书馆是全市公民的终身学校”,倡导读书,是抵制实用主义最好的灵丹妙药。“事实证明,不读书的人是可怕的,不读书的民族是可悲的。而如今,我们更需要通过读书来修身养性、美化城市、复兴家国,这才是我们读书的最高境界。”他说。(B)(15)

新闻推荐

重提“拾麦” 平凡

农村把收麦时掉在地里的麦穗捡起来称为“拾麦”。“拾麦”始于何时,无从稽考。最盛行的当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农民用镰收麦,掉在地里的麦穗并不多,但由于粮食比较紧缺,农户对粮食格外珍惜,不单...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家风也是传家宝2014-06-12 00:36
评论:(从“焚书坑儒”到“耕读传家”——访著名学者梁澄清)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