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森 通讯员 郭创
7月正是农忙的季节,在礼泉县史德镇史德村的天际生态农业园里,人们正将一个个温室大棚网纹哈密瓜和小玲珑礼品西瓜装上卡车,不远处的大棚里,陆续有西安、咸阳的客商收购时令水果。眼下这一幅喜人场景,正是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
“今年,预计能实现收入7万元。”正在大棚里作务的薛备战是史德镇史南村人,他在天际生态农业园承包两个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葡萄,谈起今年的收成,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因父母、妻子长年患病,两个孩子上学负担重,于2016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在镇村帮扶干部的鼓励下,他尝试着承包了2个大棚,公司负责提供大棚、农资、技术和销售,他负责日常作务,销售后与公司对半分成,他一边按技术员要求作务,一边参加镇上组织的技术培训,作务水平越来越高,第一年就分到了3万元。天际生态农业园先后带动了周边136户群众发展葡萄、油桃、瓜果等,累计向贫困户分发收益280多万元。
为了发挥天际生态农业园的辐射带动,让周边群众发展温室大棚果蔬种植,史德镇领导带着企业负责人赴省市县跑项目、跑贷款,办理项目落户和环评等手续。同时,史德镇领导经常下基层关心群众扶贫产业发展情况,并讲解扶贫政策,为群众注入脱贫攻坚强心剂。
“这两天蘑菇批发价如何,销量还可以吧”。史德镇镇长王备战一边查看大棚蘑菇长势,一边向旁边的程文彪问道。这个月王镇长已经第10次来金地食用菌基地查看。
今年63岁的程文彪原以贩菜为生,2005年的一场意外车祸使他落下了终身残疾,原来的生意也不能做了。
2016年,他投资500万元,建设了25座食用菌生产大棚。吸纳史德镇、新时社区、石潭镇、药王洞社区等地1000多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并免费提供大棚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平均每户年增收2000元。带动王都、东兴、永进等6个村260户贫困户建成3个黑木耳生产基地,占地50亩,年生产黑木耳12000斤。2019年,基地又和全镇70户贫困户签订了托管协议,带动发展黑木耳种植,保证最低分红1000元。
以天际时令水果基地、金地食用菌基地、海泉有机蔬菜基地辐射带动全镇产业发展,让全镇804户贫困户都有了短期见效益或长期可持续性增收的产业项目。目前,全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成农业示范园6个,建成各类设施大棚230多座,东兴村海泉现代农业流转土地600亩,带动村上群众发展订单农业种植的芥蓝、菜心两种南方蔬菜,今年3月份已经上市,备受市场青睐。
谈起全镇的产业脱贫思路,镇党委书记赵安庆说:“经过前期的调研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三种产业扶贫模式,一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贫困户资金入股,发展药材、木耳;二是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资金、土地、劳动力入股,发展设施农业;三是在镇村干部帮助下,群众自主发展种植养殖业”。(B)(11)
新闻推荐
涝河源头瀑布。涝河流域水波粼粼。来自终南山的涝河之水。■记者金石文/图“膏禾千万顷”的“龙脉...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