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礼泉新闻 > 正文

骏马骄行踏落花

来源:西安日报 2019-03-02 05:12   https://www.yybnet.net/

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三彩胡服骑马女俑

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

高37厘米

1971年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三彩胡服骑马女俑

高37厘米

1960年陕西省乾县永泰公主墓出土

现均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刘芃文/图

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圆脸、阔眉朱唇、头戴笠帽。穿乳白色上衣,外套一件带花边的黄色半袖,下着淡黄色条纹长裙,足穿黑色尖头鞋,骑在一匹红斑纹黄马上,勒缰前视,神情悠然、高贵文雅。女子所骑之马身材匀称、四蹄劲健,恰好映衬出了马上女子的时髦与秀美,是唐时仕女出行的真实写照。

唐代妇女戴的帽子多以貂、裘皮、羊毛、毡、席藤类为原料,装饰也很多。笠帽、帏帽本是妇女出行时,遮蔽面容不让路人窥视而设计,是从幂篱发展而来的。幂篱是西域胡、羌等民族所戴帽服,因西域地区多风沙,故用幂篱来遮蔽风沙侵袭。幂篱从西域传到内地后,与儒家“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封建意识相吻合,幂篱的功用就变成防范路人窥视妇人面容为主了,也很快成为当时妇女喜爱的装束。穿起幂篱,使妇女显得端庄贤淑,神秘飘逸,楚楚动人。这种帽子多用藤席或毡笠做成帽子骨架,糊裱缯帛,这件女俑所戴笠帽就是用藤条编的。有的笠帽为了防雨,再刷以桐油,然后用皂纱全幅缀于帽檐上,使之下垂以障蔽面部或全身。新疆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物中常见这种戴笠帽的骑马女俑,敦煌壁画中也有这种形象的骑马妇女。但随着唐代社会风气的改变,帽子的遮蔽功能不再那么重要,仅仅作为装饰了,妇女的装束渐渐由遮蔽改为抛头露面。《旧唐书·舆服志》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蔽障。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

唐朝开放时代,妇女摆脱了礼教的羁绊,经常抛头露面到郊外踏青、听戏、看球、逛庙会,而且在穿着、婚姻、表达感情等方面都甚少受限制。妇女出门已经不再坐在轿子里,而是扬鞭催马在街市奔驰穿行。唐诗里描写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就经常骑马入宫,张祜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金门”。不仅如此,她还喜欢骑快马,“景阳楼上钟初罢,一骑嘶过凤阙前。”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众多骑马女俑形象,正是唐代女性自由生活的真实写照。

《礼记·内侧》规定“男女不通衣裳”,而女着男装则是盛唐时期女性社会化、时尚化的主要特征。《新唐书·五行志》记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与帝前。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太平公主女扮男装歌舞于唐高宗前,唐高宗和武则天不但没有丝毫不悦,反而颇为欣赏。《新唐书·车服志》记载“中宗后,宫人从驾皆胡帽乘马,海内效之,至露髻驰骋,而帷帽亦废,有衣男子衣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因此,妇女着男装、胡服的形象在盛唐墓葬出土的陶俑和唐墓壁画中随处可见。如这件永泰公主墓出土三彩胡服骑马女俑,头梳反绾髻,身上着深绿色大红翻领短袖胡服,下穿绿裤,腰束带,足蹬尖头软靴,骑一匹体壮膘肥的枣红色骏马,显得十分英武。唐代宫廷侍女一般称之为宫人,也有品级。《旧唐书·职官志》宫官条:“尚仪二人,正五品……司宾二人,正六品……尚仪之职,掌礼仪起居,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官属。”唐官制六品服深绿,该俑身份应为宫中女官,负责掌管仪仗,参与皇帝、皇后、太子、公主的出行活动,并充当仪卫。

新闻推荐

礼泉交警开展春季校车安全检查

本报讯(王晨记者贾银娟)为进一步保障辖区小学生和幼儿的出行安全,近日,礼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辖区所有接送幼儿、小学生车...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骏马骄行踏落花)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