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绒倩在认真刺绣,只比绣架高出一头华商报记者 史嘉婷 摄
“匠心铸就梦想,技能点亮人生。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只要肯努力,愿学习,残疾人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技能改变人生,实现梦想,成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7月24日上午,在彩虹宾馆举行的咸阳市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开幕式上,参赛选手代表文杨这样说。
咸阳选手曾在省级赛事中表现突出
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每四年举办一次。本届竞赛共设计算机、工艺美术、服装、手工制作和生活服务五大类10个竞赛项目。来自全市13个县市区代表队的残疾人选手和陪护人员,参与竞赛组织的手语翻译、志愿者、评委及工作人员200余人参加。省残联副理事长贾乃荣、咸阳市政协副主席王巧萍、市残联理事长陈先利、市人社局副局长郑建虎等出席了开幕式。
据了解,在第五届陕西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咸阳市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和最佳组织奖,有9名残疾人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竞赛,参赛人数位列全省第一。在24日上午的咸阳市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开幕式上,陕西省残联副理事长贾乃荣表示,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既是检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成果,也是展现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途径,更是营造扶残助残氛围的有力举措,希望咸阳市通过组织好本届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展示全市残疾人工作成果和残疾人精神风貌,也为即将举办的第六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通过比赛提高职业技能
26岁的秦都区双照镇女孩安绒倩目前在武功一手工布艺公司就业,专职从事刺绣工作。安绒倩告诉华商报记者,自己5年前从初中毕业后,曾在渭南一家职业学校学习,但老师都觉得她活泼好动,“坐不住”,学做手工肯定不长久。然而一年后,安绒倩半工半学应聘到武功馨绣手工布艺有限公司后,一做就是4年。她说:“从最初学习时,公司每月补助500元,到现在,每月工资2000余元,到年底还能攒下10000余元,很满足。”
受肢体残疾影响,坐在绣架前的安绒倩只露出大约一头高,几乎是趴在绣架上。绣着绣着,她干脆双腿跪在椅子上参加比赛。安绒倩说,因为在工厂里做刺绣已经4年,技术很娴熟,所以参加比赛时自己并不紧张。“与平时在工厂上班不同,比赛有时间限制,所以能够锻炼技术。”安绒倩希望通过比赛,自己的刺绣技艺能够更上一层楼。
希望通过比赛鼓励身边人
与安绒倩不同,48岁的李述明称,自己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通过研究学习剪纸,实现增收。
24日上午,礼泉县建陵镇围墙村残疾人李述明剪刀和刻刀并用,剪出来一张团花和一对花篮。因左手残疾完全使不上劲儿,整个比赛过程,李述明几乎全靠单手完成。一张团花将菊、牡丹、白菜、兔子和萝卜等多种图案结合在一起。李述明说,他想通过一张团花表达农村广大群众对富贵吉祥的向往。
高中毕业后,李述明曾在家干过一段时间农活,但因肢体残疾,不足以维持生计。“没办法,干不了重活。”李述明称,后来自己在家自主就业,扎起了纸活,每月能挣不到2000元。大约两年时间,李述明又自学了剪纸,通过油漆绘画和剪纸,现在每月能挣2000多元。
因为之前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李述明比赛过程中因紧张出现了一些小失误,不过,他并不苦恼。他说,想通过比赛拿奖带动身边更多残疾人乐观生活、从容就业。“如果这次失败了,我下届还想报名。”李述明说。
据了解,82名残疾人选手在两天时间里分别进行计算机组装、服装裁剪、手机维修、美甲等项目的竞技。参加比赛的选手中,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19岁,大多数参赛选手实现了就业或自主创业。
“残疾劳动者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呵护。”开幕式现场,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郑建虎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竞赛,在全社会弘扬重视技术知识、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实现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华商报记者 史嘉婷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晨记者沈广睿)近期,礼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充分发挥缉查布控系统作用,严格落实“布控、预警、指令处警、路面拦截、情...
礼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