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苟亚林在手术前,为患者进行身体检查。
“医生需要一个科学家的头脑和一颗传教士的心灵”。礼泉县人民医院外三科主任苟亚林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体会,对生命怀有更深的悲悯之心和敬畏之情。
苟亚林出生在礼泉县的一个小村镇,他的父亲是乡镇医生。他亲眼看见很多病人只能在家忍受病痛折磨,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越发激起了苟亚林对学医的欲望,高考志愿毫不犹豫地填写医学院。苟亚林说,真正触及他内心深处的是,一位出气不畅的老人面色发青、嘴唇发紫,父亲直接弯腰、嘴对嘴把老人喉咙的痰吸了出来,并说道:“还好及时送来,晚到几分钟,病人痰出不来,会憋死的”。那一刻,他明白,守护生命是医者的天职。
苟亚林总结,一个好的医生只有德艺双馨才能有效救治病人,德在首位。医术的提高来源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勤奋学习的理论知识,而对待病人的态度如沐春风、用心呵护,才能极大限度地为患者减少病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社会的口碑。多年来,苟亚林常说一句话,就是:“心思不正、正心思”。如果想暴富,就不要选择学医;既然选择了这个高尚的行业,就要端正心思,不畏清贫,提升医术、服务群众。一名好医生,必将一生的经历投入到学术及医术的提高上,因为,他们心中承载着救死扶伤的重大责任。
苟亚林始终认为患者来他这治疗,就是把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了他,就是对他的信任,无论患者是哭闹的孩童,还是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从来都不缺乏耐心和热忱,查房、查体,认真查看患者的治疗情况,即使节假日,也会坚持如此。24小时,随叫随到!
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苟亚林时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使单纯的医患关系变成了友情关系。在县医院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基层的患者,每每看到患者陪护一日三餐的白水泡馍时,那种心酸油然而生,潜意识里提醒自己,尽快制订有效治疗方案,让患者花小钱治大病。截至目前,苟亚林累计做手术上万台,无一例医疗纠纷,更无医疗事故,一心只想着为患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不收取患者“红包”、礼品等,相反,时常为困难患者垫付医药费、捐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大爱。
如今,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的他,仍然用一颗无怨无悔的心,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用自己的细心、耐心、热心换取患者满意的笑容,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精湛的技术及高尚的医德为更多的患者点燃生命的渴望。(G)(2)
新闻推荐
1994年7月的7、8、9日三天,我在咸阳育才中学参加高考。考前几个月,每个人都已经被复习压抑得喘不过气来。那时我家进城不过两三年,正在艰难适应城市生活,从乡村小康人家陡成城市贫民,生活突然陷入困顿...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