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仰信(左4)在工地监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李桦 汶一凡 实习生 张浩容
天气闷热,夜已深了,田野静悄悄,草儿不动,树不摇。
寂静的三联村,隐约能听见几声虫鸣。凌晨两时,阵阵的背痛和沉重的担子,使门仰信久久不能入睡。
他探一探手,摸了摸床头的吸氧机,下意识地将管子凑到鼻孔。一串汗粒从额头滚落下来,白坎肩被汗溻湿。熬到后半夜,后背的疼痛再次袭来,他缓缓从床上拿出手机,借着手机屏微弱的光,拨通了一个熟悉的电话。
“建社,我脊背疼得厉害,你屋里有止疼片么?”6月28日凌晨两时半,正在睡梦中的门建社接到电话,忽地从床上坐了起来,他预感事情不妙。
“老书记身体不好,肯定是哪里又难受了。”当晚,门建社急忙与同村村民开了一辆面包车,将老书记送进了医院。
5天后,门仰信走了。
忠诚担当,他从不计个人得失
礼泉县药王洞社区三联村由方家、袁家、门家合并而得名,全村550户,2000多人。村民过去在“地水村”生活,交通不方便,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
门仰信1946年出生于三联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在家族中排行老三,乡亲常称“三哥”。
他从1986年至2015年担任三联村支部书记、支部副书记。2015年从支部副书记岗位退休,担任三联村名誉书记至今。
担任期间,面对村庄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民居住生活条件差的现状,门仰信积极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于1984年规划新村,从“地水”旧村搬迁。1987年,带领村民铺成三联村沙石路。
80年代年末,礼泉的苹果价高,但苦于销路,村民干着急没办法。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外务工的村民经人介绍客商到三联村收苹果。
“客商来了,一斤苹果三四块钱,价好。”没人担保,谁敢把果子交给客商拉走?正在村民犹豫不决、议论纷纷的时候,时任村支部书记的门仰信,拍起胸脯当起担保人。
“三哥当担保人,咱心里踏实。”一车果子收满,满载村民们的希望,客商却一去没有音讯。村民着急了,这可是农民一年的收成,大伙儿议论纷纷,找上门,讨说法。
“这可咋办,20多万元咱拿啥还?”为此,老伴没少与门仰信斗嘴。
说归说,吵归吵。“欠人的钱就要还,我担保了的事情,就要负责到底。”门仰信是个倔老头,他顶着压力,与全家人节衣缩食七八年,种果树、搞养殖,硬是把客商欠下的苹果款全部还清。
“三哥把住院手续都办好了,没住院,真把病耽搁了!”门建社皱起眉头,一只手拍着桌子惋惜地说。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礼泉县西张堡白村新型农村社区是省市确定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试点。截至目前,社区建设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拆迁105户,建成关中小院80户,多层132户,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化最美样板示范社区、最佳生态宜居...
礼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