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仰信(左二)在村广场建设现场。(资料图片)
通讯员 张亮 苟东雷
望着一盏盏别致的路灯、新修的通村水泥路、地头新打机井抽出的汩汩清水、正在建设的村活动广场和幸福院,礼泉县药王洞社区三联村村民门建设潸然泪下,他实在不愿意相信,为村里发展呕心沥血的老支书门仰信已与世长辞。
7月3日,71岁的礼泉药王洞社区三联村书记门仰信因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工作一线,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的事业和乡邻。他用尽一生,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如金的人生信仰。
勇担当做表率,亲力亲为谋发展
从1982年7月入党那天起,门仰信就要求自己“模范带头”,做好群众的引路人,做好榜样。“不忘初心,努力奋斗”,这是他后来多次在村党支部会议上提到的,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1984年春夏之交,接连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雨,礼泉县南部地区地下水位上升,群众家里开始出现积水,部分群众房屋倒塌,作为村支书的门仰信带领党员干部,埋头苦干180多个昼夜规划建设新村,组织受灾群众从“地水”旧村搬迁;1987年,在村上严重缺乏建设资金的情况下,他和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自己动手,埋头苦干,修成了门家村沙石路;时隔三年后的1990年,他多次跑到省市县多个部门,争取资金支持,铺设柏油路1200米;2006年以来,带领村民紧跟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优化果业结构,发展新品种苹果、梨、桃等经济作物2000余亩。三联村在这位“家长”带领下,一步一步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从调解邻里纠纷的小事到兴办村上各类基础设施的大事,他始终亲力亲为,奔波忙碌,勇担当,乐奉献。
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
每临年关,门仰信都会慷慨解囊,将儿女孝敬给他的钱拿出来,为孤寡老人、贫困户购置米、面、油等年货;残障村民门联社住房年久失修,他一直惦记在心上,无偿拿出自家门窗木料,一边积极争取县上项目,一边叮嘱儿女要帮着把新房建好。2014年,看到村里的部分道路显得狭窄,设施配套不完善,他动员在外经商的儿子门新自筹资金400多万元,改建村两委会办公场所500多平方米,修建村卫生室、幸福院、村活动广场,打深水机井8眼,增配高压变压器2台,建成连接312国道和旅游路的通村水泥干道4700米,安装路灯300余盏、种植绿化树木千余株,门家三联村村容村貌实现了大提升,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修路期间,老伴病发住院,本应该在医院留守陪护的他却没有这么做,他和村“两委”一班人仍然坚持把村上修路的事作为头等大事,每天在晚上忙完之后给老伴打去一个问候的电话,是他照顾老伴的方式。(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为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7月28日,礼泉县西张堡镇彭王村举行农民象棋比赛,全村30多名象棋爱好者齐聚村委会,现场切磋棋艺,相互交流经验。图为两名选手正在进行对弈。本报记者包鑫摄(B)(10)...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