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们陪老人拉家常。
本报记者 吕聪 文/图
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却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他们不愿给工作在外的儿女添“麻烦”,却乐于伴守另一个“大家”。
新春佳节,人们举家团圆,养老院里的老人却并不孤单,因为,还有护工和社会的关爱。
正月十五,元宵节,礼泉县永康颐养中心养老院的门前欢声笑语阵阵。老人们坐在一起,正在拍摄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这里能交到很多‘老伙伴儿\’,一起聊天、散步,日子过得充实,年也过得热闹。”82岁的老人门俊杰说,退休后,他回到礼泉县药王洞社区的农村老家。这几年,因患心脏病,又不想离开家乡,所以他选择一直在养老院生活。如今家乡的这个养老院已经成为他心目中的第二个“家”。
“‘医养结合\’体现人文关怀,生活环境像宾馆,每天能洗热水澡,对面就是大医院,打针看病很方便。”门俊杰称,最满意的是护工服务热情周到。
问起为何春节不去与儿女团圆,门俊杰笑了:“儿女邀请我去过年,被我拒绝。满身的病,孩子也有自己生活,不想打扰他们。”
87岁的李克俭和老伴儿程会琴也一起住在养老院。走进他们房间,卫生干净整洁,沙发、电视等生活用品俱全,盆景绿意盎然,显得很温馨。
“我们家就在县城,可我们就喜欢住在养老院。”李克俭高兴地称,公寓设施齐全,房里有暖气,院里还有活动室、健身房、餐厅、文体娱乐广场,衣服都有专人洗。过年时,养老院工作人员给他们挨个拜年,大伙儿一起吃团圆饭,载歌载舞联欢。
记者得知,李克俭的儿子今年也已63岁,跟孙子久居深圳。年前打电话也要接李克俭夫妇去过年,老两口没答应。“前些年,身体好时跟孩子们一块生活,现在年纪大了,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生活在养老院也挺好。”
养老院的老人们告诉记者,他们生活舒适,最该感谢的是护工。“护工也有个人家庭,自家也有老人,不照顾自家老人,反而天天伺候我们,奉献精神值得称赞。”对于这样的赞誉,护工郑水云笑着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关怀今天的他们,便是关爱明天的我们。”
据永康颐养中心负责人康长良介绍,春节期间,养老院有9名老人留守,为此,院长郭立和护工郑水云、上官霞儿、黄曼、刘怡放弃休息,坚持24小时值班,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服务,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该中心“帮天下儿女尽孝,让万家老人安康”的宗旨。
“提起养老院,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冰冷的门窗,封闭的大院,模式化的生活。可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人文关怀,让老人无论是在过年还是平时,每一天都有家的温暖。”康长良说,他们不仅仅解决老人的吃住,更是把医院、园林就建在家门口,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节假日开展各种活动,天气好时还要带老人去各地旅游。一句话:我们要用自己用心的服务,让老人打心眼里认可第二个‘家\’!”(B)(10)
新闻推荐
近年来,礼泉县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烽火镇跃马村旭东葡萄园区发展葡萄种植300余亩,所产葡萄销往国内及东南亚等地市场,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图为种植人员近日采收葡萄上市销售。本报记...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