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荣 通讯员 刘婧 张杰
8月7日,全省9成以上地区都出现了降水,此前出现的持续旱情得到缓解。
今年入汛以来,陕西省大部分地区遭遇高温伏旱天气,降水偏少,关中及商洛旱区平均降水量96.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旱区平均气温24.7℃,较常年同期偏高1.6℃,旱区多地高温干热程度为1961年以来最重, 综合气象干旱强度为1997年以来最重。旱情的持续造成了旱区上万人饮水困难。
汛期时段,为何会出现大范围的干旱天气呢?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台有关专家。
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是怎样形成的?
7月以来,陕西省出现3次高温过程, 范围主要集中在关中、陕南地区,涉及75个县区。今年高温呈现出持续时间长、 过程强度强2个特点。 截至8月5日,陕西省共出现33个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和最高的年份, 此次高温为陕西省近54年来最强高温过程。
“由于副热带高压位于内陆,导致海洋至大陆的水汽输送断裂,另外,副热带高压的强盛也使得高空锋区始终维持在较高纬度,冷空气无法南下。整个陕西处于一个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均无法影响到的‘平静’区域内,天气形势稳定,导致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于陕西省出现的高温伏旱天气,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楠解释道。
王楠表示,此次大范围、高强度干旱主要是入汛以来旱区降水异常偏少直接导致了干旱的加剧,旱区持续高温天气助长了水分的快速蒸发,使水分蒸散远远大于水分纳入。
厄尔尼诺或成今年干旱主因
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据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田武文介绍, 因受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 目前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并存。 由于大陆高压的存在,使陕西省偏南暖湿气流气候的输送通道受阻, 不能形成大范围降水。
记者了解到,1961年以来,夏季(6—8月)陕西省正处于厄尔尼诺发展阶段共有4个年份, 分别是1982年、1991年、1993年和1997年。在厄尔尼诺发展阶段相似年份中, 与今年最相似的年份是1997年。
厄尔尼诺事件当年与次年夏季降水差异大, 陕西省降水差异最显著分别是陕北、 陕南、关中。“像今年陕北地区降水偏少,那明年的降水量偏多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田武文解释道。
干旱已对秋粮作物造成影响
当前,陕西省旱情已严重影响秋粮作物的正常生长和秋粮产量,秋粮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长安、蓝田、临渭西塬一线干旱严重,春玉米基本干枯死亡绝收,夏玉米出现滞长、叶片卷曲干枯,即使灌溉或后期降雨,也已无利用价值,面临绝收。"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化龙说。
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台长王景红表示,目前陕西省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均处在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关键期,对高温异常敏感。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苹果果实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同时对苹果花芽分化产生一定影响,其中, 礼泉县套膜袋的果园有果实灼伤现象发生。
面对旱情造成的影响,李化龙表示,要优先保证保护地、经济作物与高产地块的灌溉用水,限制粗放型、高耗水作物灌溉用水,鼓励利用滴灌和喷灌技术抗旱。同时,优化农业生产布局,采用覆盖、免耕技术,选育和种植耐旱品种,深耕覆盖。
新闻推荐
□首席记者满淑涵“乡村旅游就是把农村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挖掘出来,作为旅游资源展示给游客。"在省政协委员刘勇看来,时间的碎片化,交通的便捷化,旅游的全域化正在成为乡村旅游趋势...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