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永杰 景东旭
王敏是那种骨子里就带有教育情结的人,谈及她的教育、她的学生,总能滔滔不绝。
“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学生在校园度过的每一天都应是轻松、开心的;归还教育一片‘纯净\’,我憧憬的校园是那种蓝天白云下有绿色的草坪,有健全的活动部室,有假山、有喷泉、有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长廊……”走进王敏的校长办公室,她会给你畅想她心目中的教育和校园。
对许多人来说,王敏寄宿学校早有耳闻,可作为一所土生土长的民办学校,教学水平、办学理念、教育特色如何?记者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学校,面对面与王敏畅谈办学之路与教育方法。
办学为争一口气
王敏父亲王孝和也是一位人民教师,还是全省第一批特级教师,曾任礼泉县骏马中心校校长,工作上的他认真负责,农村学校生活的清苦,使这位视教育为生命的好校长42岁就倒在了讲台上。
1992年,王敏从乾县师范毕业,分配到礼泉骏马当了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站在父亲曾经站过的讲台上,她心里就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不给父亲丢人。可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农村教育的投入和公办学校的机制,都使她干一番事业的抱负无法施展,就这样,几年后她在史德镇办起当时第一所农村民办学校,在办学5年里,她用全新的教育方式开展教学,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为能有更好的未来,她又把学校移进了县城,7年时间,当时县城有三所民办学校,她的学校租赁的地方环境最差,可进王敏学校上学还要求人写条子,学校的竞争力已远超公办学校,用她的话说:“走在县城的大街上,没有人不认识我,一提起王敏学校,都很认可。”
四年前,她将学校搬到咸阳。
“带毛肉”事件
在咸阳王敏寄宿学校,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在这里的学生大多因父母工作忙而平时无暇照顾孩子,孩子也因缺少家庭的呵护和关爱而有别于普通孩子。为能更好掌握学校动态和学生心理,她想方设法与师生交流,创新形式,为全校每一位学生下发《调查问卷表》,其中有“你喜欢学校的哪些方面?不喜欢学校的哪些方面?”、“你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你对学校举办的活动有兴趣吗?希望举办哪些活动?”、“你喜欢学校的饭菜吗?”等10个问题,包括了学校从教学到后勤及课外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学生认真填、写真话。这样的活动定期开展,她逐条查看,并将意见梳理归类,逐一解决,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在一次查看中,她发现有一条意见很特别,是一位学生看到饭菜中肉片上有毛,还写了一条很幽默的意见:“吃饭时吃出了毛,让我想起动画片中的吸血鬼。”简单的一条回复,使她立即找到主管后勤的老师,当面为这位学生道歉,并保证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管理,才使她的学校成为家长心目中的放心学校。
在王敏学校无论是饭菜不香,还是态度不好,老师与学生的对话都是平等的,学校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就记录在案,研究解决。
学校开展“给王妈妈的一封信”活动,让孩子给校长说出心里话,有孩子出现早恋等问题都给她说,她也像妈妈一样尽力帮助孩子,知道这是孩子对她的信任和爱。
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给每个班配200至300本书,每班一个小书架,每个学生每天带书参加“图书漂流”,给每个宿舍安装LED灯,支持学生晚间阅读。学校每月给在本月出生的学生集体过生日,让学生体会集体的温暖。开展“代理妈妈”活动,每位教师在学生中选4至5个留守儿童,像妈妈一样带孩子逛公园,去自己家住一两天,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他们,针对学生心理压力大,开辟“心灵港湾”让孩子随时将烦恼、不满写在纸条上,贴在墙上,通过宣泄情绪,改善自我、管理自我。
走出“特色”办学路
“做一个触摸教育灵魂的教育人。”王敏在办学中用爱和科学管理探索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受到了社会家庭的认可。
推行爱的教育,每个进来的老师,都要进行系统的爱心教育,要求讲奉献、讲付出。为让老师安心,有从事民办教育的荣誉感,她想方设法培养老师综合素质,树立民办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有益组织部分理念,让老师树立美好向往,为老师发放住房补贴,培养出三个区级教学能手,一个市级教育能手,今年还有一个要冲击全省教学能手,都是学校自己培养出来的教学能手。她说:“一个人选择做教师,就要热爱这个事业,把工作当事业、当信仰去经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爱是教育的真谛,一个人被人真心地爱,那种感觉我深有体会。”在她的学校,无论走到哪儿,只要学生见到她,都会礼貌地向她打招呼,她说:“学生们对老师的真心真爱我感同身受。”
在这里就读的500多个孩子来自全国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父母外出打工,学生从小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她就要求每位老师从养成教育开始,为学生做榜样。学生成绩不理想,她就对新生分层次帮扶,老师利用课间给学生补课,注重传统国学教育,每天早晨的弟子规背诵,将祖先留下的真善美种子播进孩子的心田,把学习与生活结合,数学、语文等都和生活结合起来,种植、旅游,采摘果、玉米,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培养真情实感的过程,而不是考试机器。生活老师为学生定期理发、洗澡,与四医大联合收养一位来自玉树的藏族孤儿,帮其洗澡,心理帮扶,让学生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硬件投入不断加大,上课也和公办学校一样用上了电子白板,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办学条件,用她的话讲:“王敏寄宿学校,使多少被公办学校放弃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教育,发生了可喜的改变,又有多少无法感知亲情的学生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王敏,就是一个挚爱教育的教育人。 (E)②
新闻推荐
7月12日下午5时20分左右,312国道礼泉县城东侧发生一起半挂拉煤车自燃事故,礼泉县消防中队战士接警后,迅速将大火扑灭。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图为消防战士在灭火。近期,随着气温增高,汽车自燃现象...
礼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