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桦
又到了喂兔时间,53岁的王建成准时端起食盆走向家后院的兔舍,听到食盆作响的声音,兔舍里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兔子齐刷刷“簇拥”到食槽前,抽动着三瓣嘴。
看着眼前这些憨态可掬的“小家伙”,王建成笑在脸上,喜在心里。
王建成家住礼泉县史德镇李由村,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今年5月,在市残联和礼泉县残联的支持帮助下,在家里搞起了獭兔养殖。
“大热天,外出打工,工作不好找不说,吃不好住不好,简直是活受罪。可是不出去,闲在家里,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5月份,市残联和礼泉县残联免费给咱送来了獭兔种兔,派专人定期上门防疫,兔子养大后还负责回收、销售,这么嫽的事到阿达寻去呀!”说起獭兔养殖,王建成滔滔不绝。
正如王建成所说,为了彻底帮残疾人脱贫解困,市残联可谓动了一番脑筋。2013年,由市残联领导带队,专门赴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考察各类兔子的养殖技术和发展前景,回来后在反复调研、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136万元,对秦都、礼泉、长武、泾阳四个县区的10个镇、15个村的310名贫困残疾人发展肉兔、獭兔、长毛兔、实验兔等适宜残疾人就近就便、简单易行的养殖项目,并对其进行统一配送、统一防疫、统一回收、统一销售,解除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我们将部分家庭贫困,又不适宜外出打工的残疾人作为帮扶首选对象,针对帮扶对象的自身条件和经济能力,采取‘量体裁衣\’和‘精准到户\’的服务方式,帮助贫困残疾人或采取多户联养,或个体饲养的养殖方法发展种兔养殖,这样有场地的出场地,有技术的出技术,有力气的出力气,既能相互协作,也可自主创业。”市残联理事长梁宇介绍道。
“量体裁衣、精准到户”,这一有针对性的帮扶做法所带来的利好,对于李由村26岁的冯功在来说,体会最深。
冯功在的父亲患有听力残疾,腿脚也不灵便,母亲不但听力有问题,而且患有精神病,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冯功在一个人身上。
“咱一个农村娃,有的是力气,本想出去打工挣钱,可父母都有病,必须留在家里照顾他们,在家里搞个养殖,成本又太大。”说起自己的家庭,这个农家小伙有太多的心酸与无奈。
“这下好了,不花一分钱就得到了这些獭兔,等上几个月就可出栏卖钱了。”望着笼子里一只只肥嘟嘟的兔子,冯功在的眼里充满了希望。
在养殖过程中,市残联采取“借母还崽、滚动发展”的方式运行,即成年种兔所产小幼兔断奶后,将一部分成年种兔交由残联再免费提供给其他残疾人进行养殖,通过这种滚动发展、以惠养惠的方式,逐步带动其他残疾人发展种兔养殖项目,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解决好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各级残联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只有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加残疾人自己的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有尊严。”梁宇介绍说,下半年,市残联还将继续投入资金,对淳化、彬县、武功、乾县、三原等县的残疾人进行量体裁衣、精准到户帮扶。(B)⑧
新闻推荐
礼泉县南坊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李玮婷我们学校共有六名留守儿童,情况最特殊的要算乔欣、李燕(化名)两个小朋友了。乔欣和李燕都是单亲家庭,他们的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有的好几年都难得团聚一次。于是他...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