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邑镇平罗村村委会主任东方红向记者介绍甜瓜的栽种销售情况。
—— —“小水惠民三秦行"采访活动见闻录之二
记者郝彦丰文/图
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自2009年启动以来,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6.11亿元,恢复新增灌溉面积2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57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6683万公斤,受益农民达579万人。
连日来,“小水惠民三秦行"采访团的记者们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村庄农户,切身感受到这一惠民工程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滴灌助力1亩草莓至少收入5万元
眉县槐芽镇槐西村是当地闻名的草莓基地,村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草莓。但在2013年以前,村民雷根成从没想到,自己种植1亩草莓至少可以收入5万元。
2013年5月,槐西村作为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区,3个月后项目竣工。项目区利用原有1眼机井作为水源,埋设主支输水管道2.4公里,铺设滴管带45公里, 建成标准化钢架大棚108座。 当年9月,大棚内栽植的红颜99、章姬等新品种草莓成熟上市,销售一路看涨。
“以前每亩草莓收入7000元左右,现在每亩草莓至少能卖上5万元,比原来收入提高了7倍左右。"雷根成高兴地说,这都得益于农田水利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现在采用滴灌灌溉,能使草莓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并且在滴灌带上敷膜后保墒能力强, 因此草莓生长期病菌少,出产的草莓品质好,无腐烂果、奇异果,自然就能卖上好价钱。
水站“复活"苹果每年多卖4万元
礼泉县赵镇团结抽水站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建站时间久远、设备老化,1990年初就基本上无法使用了,1995年变压器及线路又遭偷盗,之后机房倒塌,已彻底瘫痪了近20年。这对于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来说,守着水站却无水可浇,只能干着急。
石杨村就是其中的受旱区之一。 村里主要种植苹果树,由于一年也浇不上一次水,严重影响了果品生长,卖不上好价钱,村民们只好纷纷出外打工。2013年,团结抽水站作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之一,被重新修葺建设,再次焕发生机,汩汩清泉又流进了果园,滋润着果农的心田。
今年63岁的曹智峰, 是石杨村村委会主任。他家种有7亩苹果树,2012年收入是6万元,2013年因为灌溉设施跟得上,苹果个头大、外形饱满,产量增加,每斤苹果从之前的1.5元涨到了2.3元左右,收入一下增加到10万元。据他介绍,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两人一年的收入都没有家里卖苹果的收入高,所以儿子儿媳也准备最近回家栽种苹果树。
水有保障农民有信心发展订单农业
“下雨水汪汪, 雨停水跑光"、“渠水到不了,井水供不住"这是陕西省过去农田灌溉状况的真实写照。位于大荔县城10公里的朝邑镇平罗村亦是如此。该村耕地面积5600亩, 主要种植大棚瓜果、蔬菜、冬枣等经济作物,以前全靠“望天收"。
“现在村里用水方便多了,想灌溉随时都可以。 "平罗村村委会主任东方红说。
随后,他带采访团的记者们走进一个大棚,里面种满了一种叫“清香翠玉"的甜瓜,长势很好。 据介绍,去年每个大棚的甜瓜产量是8000多斤,今年预计要上12000斤,“因为不缺水",村里目前有49个大棚都栽种着甜瓜。当问及甜瓜的销售情况时,他自信地说:“我们这里所有的甜瓜都已被外地的商家直接订购了,按照协议在甜瓜成熟的7月中旬就交货。"
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来销售甜瓜, 这对于东方红来说,还是首次,“以前哪儿敢呀,灌溉没保障, 到时候完成不了订单任务,咋办?"
2013年,平罗村成为大荔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区。该项目实施后,灌溉设施得到大幅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年农业增产值达16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苟东雷张良博记者吴哲)“现在政府对村干部的关爱真是体贴入微。不但增加了我们的工资待遇,还组织我们免费体检。”12月2日,62岁的礼泉县杨庄子村村支部书记李育敏,在该县永康医院等待体检报告...
礼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