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们准时来,就是下刀子我把桃子也下齐!”果商说:“就是这种精神感动了我们!”“哪怕只有三五棵桃树,只要够标准,不砸农民一分价。”果农说:“就是这种诚信鼓舞了我们!”
接过这样的礼物安新强弟兄俩别提多高兴。
本报记者 马元聪
“能收到这些‘特殊亲戚\’的礼当,我真没想到!”2月12日上午,礼泉县骏马乡安家村的安新强在自家门前接过牌匾时,别提多激动,他没想到,自己从事多年的果品收购,有朝一日竟能捧着果农这样的“厚礼”!
“两年来,每到桃子成熟时,他总是早早就来到村民的田间地头,查看果子的成熟情况,将市场的最新动态信息传达给村民。”提到安新强,北杜镇北里村党支部书记杜克宁感慨到,“与别的果商不同,且不管村民贫富贵贱,只要桃子够标准,所有人平等对待;收购期间,哪怕就剩一筐桃,他也不压农民一分价。村民一年的收入就指望这些果树,碰到这样的果商,我们很幸运。”杜克宁说,几年的买卖相处,村民和安新强早已亲如一家,“咱农村人也不知咋感谢他,就自发做了牌匾,并组织起锣鼓队,就想给他拜个年!”
记者了解到,北里村从2004年开始发展桃树,目前已有2000多亩的桃园,而且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这里产的桃子除了口感不错以外,最大的特点就是硬度好,桃面光滑,特别适合长途运输,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从最初收购100万斤桃,到今年计划收购1000万斤桃,他们用桃子的质量和那股吃苦耐劳的劲儿征服了我!”安新强忍不住翘起大拇指。
提到北里村,一旁主管收桃的安增强连连摇头感慨,“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去年收桃时,下了一个星期的雨,我对北里一果农说,明天过来拉桃,能摘够数吗?当时,他们说,只要保证来,他就是下刀子也能摘够。第二天一早到地头,桃子早已堆放好。仅仅一个空筐就要40斤,再装满桃,少说也得80斤,只身踩在地里,泥就没到脚腕上,下雨天,这么多的桃他们究竟要克服怎样的困难才能运出来啊!”
“面对这样的村民,我们怎能克扣。我也是农民出身,家里也有果园,所以我能体会到他们的不易,对待果农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目前,安新强已是安氏果业的经理,一年四季都与水果打交道,他正计划将北里村的千亩桃园发展成美化、包装等一体化产业,让这里的桃子走得更远,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D)(4)
新闻推荐
果园内桃树、苹果树被连根拔起倒在地上,触目惊心,场景凄惨。本报讯(记者晓蕊实习记者小新)2月15日,礼泉县新时乡王尚村村民王阿妮像往常一样,匆忙吃过早饭准备到果园干农活。可谁知到了果园,她被眼前的...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