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旋 实习生 刘妍)礼泉烽火镇兴隆村50余户村民将钱存进了“信用社”,可用钱时却怎么也“取”不出,原来该村原先的信用员,假借信用社名义私自吸纳村民存款,金额高达60余万元。
7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礼泉县烽火镇兴隆村,许多村民立即围了过来向记者诉说他们的遭遇。一村民说,2007年他将三万八千元,存到自称信用社信用员的李姓工作人员处,对方还给他开出了票据,后来票换了,李给他退了三千元,可他用钱时,剩下三万五千元怎么也要不回来。周围村民也纷纷说出他们同样的遭遇。
事发后,村民找到信用社,得到的答复是李某早都不在那儿干了。在村民提供的存款单上,记者看到上面盖有“烽火信用社兴隆村信用员业务专用章”字样的印章,村民说,这些票据都是他们到李某处存钱时,对方在他家里开具的票据,盖的印章。全村有50多户村民将钱存在李某处,总共60多万元。
随后,记者来到了李某家,却被告知人不在家。在烽火信用社也未找到相关负责人,记者电话采访了该信用社的吴(音)主任。对方说,李某就不是信用社的员工,只是2002年以前信用社下设的代办站的信用员。之后,李某利用伪造的假牌子、假公章,骗取群众的信任。去年,他知道李某冒充信用社信用员吸纳村民存款的情况后,已向公安等相关部门报了案。
目前,村民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D)(6)
新闻推荐
木炭窑场待烧木柴堆积如山。本报讯(欣悦)礼泉县烽火镇,一个过去很有名的地方,如今却看不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如其名字所言,烽烟四起,烟味刺鼻。当地群众气愤地说,这是一百多个木炭窑造成的。8月11日,记者看...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