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礼泉县始终坚持把促进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在退耕还林造林绿化、森林资源管护、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
礼泉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山原各半,荒山、荒沟、荒坡面积较多,生态环境脆弱。自2000年初被确定为全省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以来,该县抢抓国家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和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启动和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使全县造林规模和速度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科学规划,重点实施,依靠退耕还林打造绿色礼泉。经过摸索实践,全县确立了以增加绿色植被为中心,实行渠、塬、沟、坡、峁统一规划,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退耕还林总体工作思路。经过近十年来的不断努力,全县初步形成了以九嵕山、朝阳山、五凤山为主的三架山,以咸北路、阡礼路、礼相路、礼淳路、旅游路、叱南路、六号路、程榆路为主的八条路,以小河沟、百井沟、凉马沟为主的三道沟,以泔河、小河两条河为主的四大退耕还林建设格局。据统计,该县近年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7万余亩,完成退耕荒山造林13.5万余亩,封山育林1.5万余亩,全县林木覆盖率提高到了6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3%,北部地区年降雨量回升到了每年560毫米以上,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基本实现了水不上山,泥不出沟,20多条干涸的小河流恢复了径流,野猪、野羊、锦鸡等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健全机制,明晰产权,促进森林管护长效发展。在造林中,礼泉实行专业队造林和个体承包造林相结合的做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特别是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全县目前共有各种造林队近80个,造林过程中,严格按照苗木选择、整地挖坑、栽植等技术要求,使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了90%以上。同时,该县积极做好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让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全县累计完成林地确权勘界33.5万亩,签订林改合同849份,填写确权卡2700份,通过明晰产权让林木的管和护落到实处。在森林警察的基础上,该县又成立了林政执法大队,各乡镇、村、林区配备了专职护林员,建设健全了三级管护网络,对新造林区和天然林保护区实施全面封山禁牧育林,森林警察、林政执法大队坚持经常性昼夜巡逻,防止各种人为破坏,全县范围内形成了爱林护林的良好风尚。
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建立林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致富增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该县在发展生态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工程造林的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在荒山、荒坡、小块梯田地等相对缺少耕种条件的土地上大力栽植各类经济林木。特别是在北部旱腰带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全县先后发展和建设成了万亩花椒沟、万亩石榴园、万亩葡萄园,千亩柿子园、李子园、杏园等杂果经济林基地。现如今,尧召大红袍花椒、肖山御石榴、汤房红提葡萄等已成为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响当当的品牌。礼泉初步建成的林业产业化体系使全县8个乡镇近200个行政村的9800余户农民群众在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优惠的同时,达到了依靠产业致富增收的目的,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B)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沈广睿实习生赵钊)礼泉县东环路洗车店污水随意排放,路面损毁严重。接到群众举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县建设局对洗车污水排放不规范的洗车行坚决予以取缔。12月4日,记者在礼泉县东...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