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泾阳新闻 > 正文

古韵新风全域美 帝都咸阳别样情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8-12-28 03:24   https://www.yybnet.net/

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咸阳居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是出西安西行的第一站,也是古丝绸之路第一站。

历史上的咸阳,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的都城。“千古一帝”秦始皇在这里统一中国,咸阳也就有了“中国第一帝都”的美誉。

今天的咸阳,以袁家村、马嵬驿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的崛起,以“全国文明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姿,再次受到大众的追捧。

上下五千年,咸阳的历史地位独一无二。展望新时代,咸阳旅游同样五彩斑斓。

全域旅游的“咸阳作为”——

咸阳历史悠久,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咸阳借助自身优势资源深耕市场,旅游产业发展硕果累累。目前形成以茂陵、昭陵、乾陵、大佛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以袁家村、马嵬驿、龙泉公社、宏兴码头为代表的乡村民俗旅游;以郑国渠、云集生态园、石门山森林公园、侍郎湖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以马栏革命旧址、安吴青训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以海泉湾温泉世界、蓝波湾温泉水世界为代表的温泉养生旅游。优质旅游产品集群初步形成。

从去年开始,紧抓陕西全域旅游发展热潮,咸阳旅游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力。2017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暨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大会精神和《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实施方案》,咸阳成立了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领导小组,将咸阳市文物旅游局更名为咸阳市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委员会,出台了《咸阳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实施意见》和《任务分工》,夯实责任,推动全市旅游业大发展。2018年11月,完成《咸阳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评审工作,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印发实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3月,咸阳市旅文委主要领导带领发改、农业、交通、财政等市级部门负责同志,礼泉县、乾县、泾阳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旅游系统部分负责同志赴浙江杭州和嘉兴考察学习旅游集散(咨询)中心建设、厕所革命、民宿发展和景区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随后的5月23日,咸阳市政府召开了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旅游厕所革命工作,并下发了《咸阳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咸阳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和《咸阳市旅游产业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三个文件,全面推动咸阳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

在做好全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咸阳大力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创新改革。目前,《礼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实施,旬邑、泾阳、淳化、永寿、三原、兴平、彬州等市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经通过评审,武功、长武、乾县、秦都、渭城等县区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数据统计显示,预计到年底,咸阳共接待游客5187.35万人次,旅游收入375.72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3.32%和28.58%。

乡村旅游的“咸阳样板”——

提到陕西乡村旅游,就不得不提袁家村、马嵬驿、龙泉公社等,而这些游客耳熟能详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恰好都在咸阳。全国各地游客和学习考察团络绎不绝。

近年来,咸阳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发展思路,围绕“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发展目标,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富民工程、品牌工程和发展壮大咸阳旅游产业的先导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指导和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目前咸阳已有32个村发展了350家农家乐,接待户年收入15—80万元。中国社科院舆情实验室发布的《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乡村旅游发展成熟度排名中,咸阳列杭州之后,全国排名第二,袁家村影响力指数位居全国十大特色乡村之首;在“2018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兴平、彬州、礼泉、泾阳荣获“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彬州市太峪镇拜家河村(彬州驿)喜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龙泉公社被评为陕西省旅游扶贫示范典型,永寿县甘井镇、旬邑县镇头村等五镇两村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2018年全省旅游特色名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

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袁家村接待游客95.8万人次,马嵬驿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今年以来,咸阳先后接待甘肃兰州、安徽滁州、山东滨州、江苏淮安、广东韶关等考察团30余批次来咸阳考察乡村旅游,咸阳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新风口”。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建设美丽咸阳、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项目建设的“咸阳速度”——

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发展旅游经济、构建产业体系的引擎。在精心绘就旅游蓝图的过程中,咸阳市坚持以项目促融合,丰富旅游供给。

今年,咸阳共争取中央和省上文物保护、旅游发展资金11107.12万元,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在2018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期间举行的旅游项目推介及签约会上,咸阳签约项目3个,涉及投资43.5亿元。11月12日在深圳举办的咸阳市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上,咸阳推出招商项目26个,推介项目4个,签约项目6个,协议金额55.46亿元。

招商引资的背后是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2017年9月,累计投资7.5亿元的泾阳郑国渠旅游风景区和总投资1.5亿元的淳化泥河谷博物馆小镇相继对外开放,进一步丰富了咸阳旅游产品供给。今年以来,咸阳市旅游集散中心建成运营,礼泉县、乾陵等4个二级集散(游客)中心启动建设;云集生态园自驾车营地、大唐丝绸风情小镇一期、云尚·乡舍西头村精品客栈、泾阳吴家花园等项目建成开业;鹿野苑自驾车房车营地、天齐生态园酒庄等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还有乾陵大景区、大佛寺景区、千古石门关、昭陵地宫度假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

据了解,2018年,咸阳建成旅游厕所96座,超额完成6座,名列全省第二。彬州侍郎湖、淳化咀头休闲体验地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秦都区029艺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泾阳安吴青训班、绿优农业基地、礼泉烽火村获首批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未来,咸阳将指导县区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市场需求、业态新颖、带动性强的旅游文物项目,对外开展招商引资。同时大力发展民宿、农庄、酒庄、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项目,提高旅游品质。

品质旅游的“咸阳形象”——

依托“中华帝王文化原生文明始盛之地”“中国乡村旅游第一目的地”和“国家文化遗址公园示范市”的国内目标,咸阳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文化遗产目的地”这一国际目标,旅游品牌形象日渐清晰。

为此,咸阳开始苦修“内功”,用旅游品质稳步提升凸显城市品牌形象,助力全市旅游发展。今年以来,举办了“咸阳首届旅游商品大赛”,打造“咸阳礼物”。开展全市旅游星级饭店服务大提升活动,规范服务标准,抓好民宿等住宿新业态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旅游统计科学性、规范性、专业性,咸阳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建立全市旅游服务质量暗访检查常态化工作制度和旅游服务质量定期通报制度,制定了《咸阳市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办法》,公开聘任20名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拓宽了监督渠道。

在积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同时,咸阳通过创新营销宣传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2018咸阳踏青赏花旅游季暨咸阳湖采风活动的举办,开拓了旅游市场;在西安绕城高速、福银高速、西咸北环线高速、西咸国际机场投放咸阳旅游宣传广告,与《三秦都市报》《咸阳日报》《陕西旅游》等合作,刊发专版20余个,让咸阳旅游深入人心;在省十六运、张学友演唱会、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咸阳总决赛等大型活动期间,组织开展来咸游客“门票优惠月”和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策划了咸阳最具代表性的汉唐帝陵、乡村旅游的旅游线路、攻略,并向全国百家媒体推介;与CCTV4《城市1对1》栏目组合作,完成了咸阳美食、美景和文化的拍摄工作并面向全国观众播出;赴重庆、深圳、泰州等地开展咸阳整体旅游推介,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2018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上,咸阳市展馆获得“最佳人气奖”;咸阳市旅文委官方微博喜获2018年度“陕西十大文化旅游微博”称号。

乡村旅游看咸阳,遗产旅游品咸阳,休闲旅游享咸阳,红色旅游读咸阳。全域旅游背景下,咸阳旅游魅力愈加丰富多彩。

文化遗产的“咸阳传承”——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使得这片文化厚重的土地上文物古迹众多。

如何保护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咸阳旅游人来说任重道远。首批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设进展顺利,乾陵、昭陵、茂陵完成标识系统建设工程,乾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实施;大遗址保护水平明显提升,走在全省前列;唐帝陵石刻扶正、古建维修有序推进,崇陵、贞陵、庄陵、献陵、端陵的石刻扶正全面完成;科技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对汉甘泉宫遗址、唐帝陵陪葬墓等进行考古调查;爷台山战役遗址等12处文物点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制完成马栏革命旧址等6处革命旧址维修保护方案……2018年,咸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全面提升。

在保护的同时,咸阳也策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不断扩大历史文化传播力。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了“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咸阳之夜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在各类线上线下媒体形成了宣传的矩阵效应。配合省文物交流中心完成了赴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文物外展工作,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先后在哈尔滨、沈阳、顺德、桂林举办陕西文物精华展,加快文物对外交流步伐。

对厚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必将助推咸阳在创建国家文化遗址公园示范市的路上,内外兼修,一往无前。本报记者郑亚玲

新闻推荐

泾阳“三实”举措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水平

本报讯(记者范秋艳)今年以来,泾阳县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系统谋划、综合推进,突出“三实”强站位,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古韵新风全域美 帝都咸阳别样情)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