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超
在泾阳县口镇街小学,有一位在乡村教育第一线奋战了24年的教师,她用自己烛火般的奉献精神,默默无闻,热情坚守。她就是曾获得泾阳县最美乡村教师、泾阳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泾阳县口镇街小学校长兼三年级语文课教师宋晓婵。
2013年9月,宋晓婵被任命为口镇街小学校长。作为地处偏僻的口镇街小学,如何留人留心、如何规整学校发展思路……许多问题让她夜夜难眠,她深知,管人先管人心,只有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教学质量才能上去,才能留得住学生。于是,她采用营造软环境的方法,先后多次与每一位老师谈心,了解她们的家庭、生活和工作需求,尽力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环境,以心暖情,以情收心。
宋晓婵通过上门征询学生家长的意见,组织教师开座谈会,讨论学校的现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讲自己对学校发展的想法,并向其他兄弟学校的同行们请教,根据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
她经常利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充实,并在自己教学的“责任田”里喜获丰收。
为掌握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她经常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阅读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经过不断努力,她的勤奋换来了丰硕的回报,在教学上的许多观点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认可,尤其是撰写的《小学校长的管理》一文,在《咸阳日报》发表后,受到同行一致好评,她本人也在2010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012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2013年被泾阳县教育局评为县级知名教师,201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泾阳县最美乡村教师,2018年荣被县委县政府先进教育工作者。
“全身心扮好老师的角色,教育方式可能算不上最好,但教育效果确是有效。”她的语文课,总是最受学生欢迎,在多年的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有时,用唱歌的形式引入新课,孩子们兴趣盎然,有时,和学生们分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大声朗读,进入角色去表演;有时,对一些生僻的字词的书写,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汉字书写大赛,孩子们纷纷积极参与,对生字词的书写理解很快到位。她带的学生在中心校组织的统一检测中多次名列前茅,她个人也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老师应该与孩子做朋友,让孩子们觉着老师和妈妈一样亲。”2008年,她在口镇中心小学任教期间,因为撤点并校,许多学生离家远,吃午饭成了大问题,她就和家人商量,让学生在自家就餐,从那时候起,她家的饭桌上总是很热闹。
在口镇街小学工作后,班里的小女孩小萱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个小女孩从不说话,使得她一度以为孩子有语言的障碍,多方了解后才得知,孩
子父母离异,爸爸常年在外务工,爷爷瘫痪在床,特殊的家境给懂事的孩子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之后,她多次上门跟孩子爷爷奶奶沟通,与孩子谈心,给孩子辅导功课,做思想工作。还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把自家女儿的衣服送给小萱穿,亲手给孩子制作棉布鞋……经过一学年的帮助,小萱的学习进步很大,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还会主动跟老师同学交流。小萱奶奶高兴得经常在乡亲们跟前夸她,时不时地还给她送一把自己挖的野菜。
宋晓婵说,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师者,传承文明,薪火不息。她将继续怀惴一颗赤子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践行师者之道。(E)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姜玲记者沈广睿实习记者贾银娟)近日,为确保秋冬季道路安全、畅通、有序,泾阳交警大队结合全县辖区秋冬季交通安全特点...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