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存义
张鸿钧是国家高级美术师,他靠艺术天赋和苦耕,打拼出一片艺术艳阳天。
梅花香自苦寒来
张鸿钧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出生于泾水之阳、泾惠渠边永乐镇一古老的小乡村。祖父习武闯荡四方,成为当地知名拳师。父辈粗通文墨,是乡村民俗文化和婚寿葬礼的乡土文化人。他从小受祖父文武兼备之影响,受父亲文墨耕读家风浸润,每日坚持苦习古序名帖,练就了扎实的基础,为他以后的艺术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张鸿钧考试落榜,心情失落地回到农村。好长一段时间他睡在炕上不起,父母至亲和邻居,坐在炕前语重心长:这年代有几个娃能靠念书跳出农门?是呀,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东方不亮西方亮”,何况自己还有练就的扎实书法功底。他用毛笔公正地写了“有志者事竟成”作为座右铭贴在炕头,白天随社员们下地劳动,晚上就着灯读写苦练。因喜欢写毛笔字,村邻经常有人求他为红白喜事写字撰文。那个年代,出黑板报,土墙上写伟人语录,画宣传漫画,都是他的专长。他还利用个人文艺特长,在村上参加文艺队,自编自演宣传节目。他当时在村里人心目中是年轻有为、人人喜爱的好后生。
经过在农村几年摸爬滚打,他的能力被当时的公社干部发现,正好永乐公社缺文化宣传人员,他从生产队被借到公社帮忙。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大的转折。在公社帮忙期间,他干任何工作,都认真要求自己,任劳任怨,超额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仅三年多时间,他就被政府招录为干部。他除过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忙中偷闲或夜晚继续坚持习练书画。约十年间,经常亲自动手,为公社办版画宣传,多次进行艺术布置,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后直接被调到县文化馆从事艺术专业创作。
师恩情重故土根深
在文化馆工作之后,张鸿钧赴省城拜访几位老一辈书画名家。与十多年前仰慕已久的王兴林老先生见面,向身居泾阳少人识、书法功底高深的老人求教,之后,用他的一片诚心和老人成为忘年交,结为翰墨之友。
1991年初,张鸿钧被调往陕西省丈八国宾馆工作。
他虽然去了省城,但是他从未忘根本,总是情牵家乡父老,更牵挂他的恩师,利用节假日或星期天,总喜欢回故乡看望亲朋挚友,带上礼品探望王老师。
1994年,王老已80高龄,还在和文化界几位老友发挥余热,抢救挖掘地域历史,编撰《泾阳史话》书籍。他闻知后,立即尽自己的努力大力支持。1996年王老又编撰《泾阳史话续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帮助。1997年,他策划编撰《王兴林书法作品集》。在王老90寿辰,他以弟子身份致辞。
2015年,他又和泾阳同乡一起,在县城文庙博物馆门前举办了“纪念王兴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和“王兴林书法集”再版赠发仪式活动。
张鸿钧离开泾阳已37个春秋,和他认识的人这样说:“自幼从农村长大,本质淳朴,虽靠自己打拼闯荡,进入了省委,可他始终未忘故土啊”……
几十年来,他用手中的画笔,画仲山、嵯峨、泾河人文山水,写原点、泾塔、历史泾阳八景,宣传推介家乡。
退休后,他离开城市,在嵯峨山下“龙泉山庄”设创作工作室,在仲山谷口泾河岸边“泾河人家”小院设创作联系点,并为家乡各处文化艺术场所提名馈赠自创家乡山水画。
张鸿钧历任陕西华联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顾问等社会职务。其作品相继被录入《中国现代名家精品集》《中国书法作品集》《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专集》《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等》。主编出版有《王兴林书法作品集》《张鸿钧书画作品集》《张鸿钧中国书画集》等,荣获二十世纪中国知名专家称号。(B)(10)
新闻推荐
华商报咸阳讯(记者王斌)7月5日一早,延西高速西咸交界至聂冯段,两匹马儿居然在高速路上“散步”,过往车辆纷纷避让,险象环生。交...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