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湖北正在喂羊。本报记者 李军朝 摄
本报记者 邓晓青 李桦
今年29岁的赵湖北穿着一件白色T恤,皮肤略黑,一副眼镜架在他四四方方的脸庞上,看起来憨厚、朴实。
他是地地道道的泾阳县口镇人,上大学之前从未去过湖北,却有一个地域特色明显的名字——赵湖北,因为他的母亲祖籍湖北。
上学期间创业开饭店跑运输
2008年9月,赵湖北考入湖北工业大学。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当别的同学都在为结束高中生活而庆祝时,他却与三个朋友合伙在银川开了一家饭店。一年之内,就为他带来了十几万收益。
“当时还谈不上什么创业,就想找点事情做,赚点生活费。”赵湖北说。
听朋友说运煤赚钱,他马上从饭店撤资,购买了一辆大货车,做起了煤炭运输生意。见生意很好,他投入买了3辆车。因为一边要上学,一边要做生意,赵湖北很多时候只能通过电话遥控管理。很快,“运输大队”出现了各种问题,资金链开始断裂。为挽救危在旦夕的运输生意,赵湖北办了休学,回家专门打理生意。
2010年,赵湖北发现市场上羊肉价格飞涨,决心从运输公司的泥沼中抽身而出。他一口气卖了所有货车,并进行了两个月的考察学习和走访调查,决心回家养殖畜牧创业。
听说一个大学本科生要回家搞养殖,一时间,村里出现各种流言蜚语。
“大学生就应该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回农村养羊,糟蹋上大学的钱,让村里人听了都笑话。”赵湖北的父母坚决反对。
可打定了主意的赵湖北,犟脾气一上来,谁也挡不住,他决心把牧场建到邻县三原县新兴镇。
成立第一家大学生奶山羊合作社
新兴镇位于北部塬区,属典型关中旱腰带地区,浊峪河、清峪河分别从新兴塬东西两侧北向南流过。
赵湖北的养羊基地就在这里,公司刚成立时,他不懂技术、不懂市场,和一起合作的堂哥决定进一批牛犊羊羔养殖。由于养殖周期长,手上的钱像水一样流进了养殖场,却迟迟没有成年羊出栏。很快,他们手头的资金就所剩无几。
根据实际情况,他们果断调整经营策略,改收购成羊为培育小羊羔,慢慢地规模越做越大。
2014年9月,他在新兴镇里寨村成立了星火养羊专业合作社,成为该县第一家大学生创立的奶山羊合作社,奶山羊存栏1850只,日产鲜奶3.2吨,年鲜羊奶产值600万元。
合作社吸引了15名社员加入,主要从事奶山羊养殖及相关产业产品的研制、开发和销售,占地254亩。
在建设基地之处,赵湖北每天朝九晚五,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为了更好地照顾羊群、建设羊舍,他很少离开养殖基地。(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欢)20日,国内首部以“吟诵传承”为主题的微电影《大音希声》首映发布会在曲江书城举行,活动由曲江新区管委...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