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泾阳新闻 > 正文

安吴商妇的传奇人生

来源:西安晚报 2017-09-17 09:01   https://www.yybnet.net/

□尚磊

近日,讲述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人生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正在热播。剧迷们不禁好奇,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这位传奇女子的真实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她是一个苦命与不幸的女人,然而,再多的苦难都没能成为她光芒散发的阻碍;她是一个寡妇,却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她因捐资助饷,被慈禧封为一品夫人并认作义女。她捐资建文庙、办义学,她的那些善举从清朝至今让人口口相传。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为“安吴寡妇”的女人给我们留下了一段传奇的人生故事。

很多人都叫她“安吴寡妇”,而她的真名——周莹几乎被人遗忘了。关于她的身世,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她出生在一个山很高、林很密的地方。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被人放在了周家的大门槛上。在撕裂雨夜的闪电中,周家人看到了襁褓中的她。尽管当时襁褓已被淋得湿透,但她还顽强地活着,她用那双明亮的眼睛,审视着这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和几个陌生的人。还有一说是,周莹出生于现在的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周家乃名门大户。周莹的太爷爷是巨商、刑部员外郎周道奎(字梅村)。清乾嘉年间,江西窑业最盛,周梅村在那里开办窑业,烧制瓷器。他乐善好施,“道见贫困,不求即助”“输万金造清河石桥”。周梅村因商而富,因富而官。史料记载“孟店堡巨富,屡出资纾国难,捐封江西补用”“供职刑曹”。据咸丰七年(1857年)分家时的清单记载,周家在三原、泾阳有当铺、作坊、商号三十多个,有银三十六万两,田地四百八十亩,可见周家家道之殷实。

周莹十七岁时嫁给了泾阳县首富吴蔚文的独生子吴聘。吴蔚文是通奉大夫,官至从二品,曾任湖北后补道台、山西宁武知府等职,同时,他凭借办理淮盐盐务(在户部注册,承办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盐业的专卖权)、掌握数百盐引(即朝廷发给的盐业专卖执照)之便,在扬州设立盐务总号“裕隆全”,各地设立分号,一年就有数百万两银子的收入,是远近闻名的大盐商;吴聘则是资政大夫,官至正二品,比他父亲还高一级。然而,过门当天,周莹惊讶地发现丈夫重病缠身,将不久于人世。在这悲喜交加之际,从小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周莹冷静地取消了闹洞房,她用自己的爱心,精心护理着生命垂危的丈夫。不仅如此,周莹对婚前向娘家隐瞒吴聘病情的公公等吴家人,仍是以礼相待、孝敬有加,因而,取得了吴家上下的信任和喜爱。谁知过门不到一年,公公吴蔚文在外出途中不幸遇难,丈夫因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也撒手西去。面对这一系列沉重的打击和巨大的压力,失去了依靠又没有子嗣的周莹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处理了家中大事。她以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博得了吴家东大院的管家、账房、武师等人的大力支持。最终,吴氏家族包括土地、房屋和陕西境内商业店铺、商号等,一分为五,陕西境外吴家的商业资本全归周莹,事实上,此时的周莹已经成为安吴堡的新晋掌门人。

周莹“知人善任”,驾驭有方,紧紧团结和依靠着几十个谋士、能人,其中尤以扬州总管罗天增和杨茂亭、王子绪、王劭农等人,深得吴周氏信赖,每遇大事,必共谋之。接掌吴氏生意后,周莹便开始了全国巡视吴氏商业的征程。周莹以自己的“仁义礼智信”赢得了商号,并巩固了管理。为了稳定人心,周莹将全体店员的薪俸提高了两成,加上每年分红,这一决定和措施开创了秦商“人人与商店利益挂钩”的先河,这种近似于现代企业经营中的股权激励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值得称道的是,她还专门在吴家盐店门前挂有一块“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牌匾,作为经营宗旨,从而使事业蒸蒸日上。

周莹是极具商业头脑和智慧的,因为她早早就看到了农业经济只能养家糊口,更有前途的是商业经济。周莹决定对土地加以变革。周莹将属于自己管理的土地分给佃农,让他们无偿耕种,从而实现了土地改革。随后她又宣布取消所有佃户的房舍租金,无偿将佃户们所住的房屋划归各户所有,并对损坏的房屋进行修葺。周莹说到做到,而且至死都没有更改过契约。周莹的作为不仅赢得了乡人的拥戴,还震动了京城官吏,就连慈禧也对她大为赞赏。至此,周莹在商界名声大噪,成了远近闻名的寡妇商人。

某年秋天,棉花喜获丰收。但是关中的一些棉花行却想趁机杀价,引起棉农不满,有的棉农干脆不卖了。此时的周莹则告诫下人要有以丰补歉的思想,今年丰收了不等于明年丰收;陕西丰收了不等于河南丰收。而且,今年损害了棉农的利益,明年种棉花的人少了,我们就收不上了,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利益。所以,她坚持按照往年的市场价收购棉花。这样一来,棉农的棉花都卖给了周莹,而西安棉花业的龙头老大因无法向客户供货而不得不求助于周莹,高价从她手中买棉花,按照市场规律出牌使得周莹成了赢家。同样,在茶叶市场上她凭自己的商业经验一跃成为了陕西最大的茶商首领。不仅如此,关中棉花织的土布、泾阳的茯砖茶、三原蓼花糖都成为了周莹“以本地产品打天下”的利器,为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人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周莹成为陕商的突出代表。

而周莹区别于普通商人的是,她头上的“一品夫人”“慈禧干女儿”的光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挟光绪皇帝逃离北京,抵达西安。适逢西安灾荒,急需赈抚,而慈禧又改不掉大手大脚的毛病,陕西巡抚端方遂向富商大贾劝捐募银。家居泾阳安吴堡的吴氏周莹,闻讯后立刻在泾阳买了五头硕壮的奶牛,连夜赶往太后的行宫。第二天早上,周莹挤了一桶热腾腾的牛奶,奉献给太后,并捐资朝廷10万两白银。遭受一路颠簸之苦的慈禧太后,喝着热腾腾的暖心牛奶,面对周莹的义举,感慨地说:“还是陕西人与朝廷是一心啊!”随即,她召见周莹,认其为干女儿,并诰封一品夫人,赐御笔亲书“护国夫人”的金字牌匾。在慈禧太后生日之际,周莹又给干妈送去很多珍贵的礼物。1901年8月,慈禧与光绪帝离开西安赶回北京,因周莹进贡的豪华屏风体大厚重,携带不便,便留存在南院门总督府(即后来的陕西省图书馆亮宝楼内),后随着陕西省图书馆新馆的建成而搬入新馆。而那时的周莹跻身皇亲国戚之列,声名显赫,是一生中鼎盛时期。

不仅在国家危难的关头慷慨解囊,对乡里,周莹更是乐善好施,成为远近闻名的“活菩萨”。现存的泾阳县文庙整修,就是在周莹接管吴家大盘后的第一件善举。光绪十一年(1885年),周莹捐银四万两,独立重修文庙,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知县涂官俊建立碑亭为文记事。

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饥民大潮。同几个谋士商量后,周莹决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在高陵、三原、泾阳、淳化等设有吴氏字号的地方,她开设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地的米粮店开仓放粮;在安吴堡外专门辟出五亩地设立日夜粥厂;将库存粮食分给周边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此外,她还捐助银子,在泾阳城打了几十眼深井,解决了两万多口人、数千头牲畜的用水困难。随后,又把原郑白渠引入到高陵县和泾阳接壤的地方,在泽泊处挖出排水渠,引地下盐碱积水入渭河,降低了地下水位,减少了盐碱的侵蚀。

虽然在生前,周莹为吴氏修建了庞大的陵园“柏树坟”,但因她没有子嗣,所以死后不能入祖坟。于是,受她恩泽的乡亲们便在渠岸择地修了一座庙,将她供为水娘娘,这便是一代寡妇商人周莹的传奇故事。一百多年后,当面对勤劳、奋进、诚信、友善、自强等一系列话题时,安吴寡妇的事迹仍然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

新闻推荐

从卖牛奶到创办文化公司 ——西安应届大学生小刘自主创业的启示

大学生创业者刘德林(中)和公司员工商讨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构图文创公司的员工身着汉服向外地游客宣传推销产品今年24岁的刘德林,是2017年西安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从上大一开始就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搞商...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安吴商妇的传奇人生)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