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味兰州
文/刘仕杰
兰州人都说,自己的早晨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在这个有着一千多家拉面馆的城市,每天都要消耗一百万碗的拉面,拉面在兰州人的心目中,是当之无愧的主食之王。一碗面从拉制到煮熟上桌,看似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但其背后却有着很深的门道。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提及兰州拉面时说:“兰州牛肉面取料十分讲究,一定要是上好黄牛腿肉,精工烹煮,然后切成细丁,拌上香葱、干椒和花椒;面条粗细随客,地道的做法要一碗碗分开煮,然后浇上适量牛肉汤汁,盖上刚刚炒好的主料。满满一大碗,端上来面条清齐、油光闪闪、浓香扑鼻。一上口味重不腻,爽滑麻烫。另递鲜汤一小碗,如若还需牛肉,则另盘切送,片片干挺而柔酥,佐蒜泥辣酱。在兰州吃牛肉面,一般人都会超过平时的食量。”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各色的碰撞,更蕴含着它“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
当初次品尝到牛肉拉面时,第一口的味道便是一种很原始的牛肉香味,虽然是用二十多种中草药一起熬制,但是最后的味道却达到了一种大和谐,没有什么味道层次,就是一种淳朴的牛肉味,但这种味道却像一击重拳,深深地打入你的内心;对于每一个兰州人来说,每个兰州人一吃就能立刻分辨出这是不是正宗兰州牛肉面的味道,也许相对于味蕾上的感觉来说,好的兰州牛肉面的味道更应该是兰州三百万人民的一种群体意识,这是一种匠心的体现,更是一种家乡的味道。
拉面起源于兰州有着其独特的地理原因。兰州有“陆都”之称,虽深居内陆,1975年中国官方设定大地原点时,兰州与陕西泾阳曾同为候选地,最终由于地形狭窄被否决——虽然最终与大地原点失之交臂,但兰州的确位于中国大陆版图的中心区域。同时作为中国农牧的交界点,在兵戈铁马与太平盛世的交替中,汉人的小麦在此束足,胡人的牛羊不再南进——这条农牧分界线划过兰州,也最终写进了兰州人的碗里,满载着一碗碗牛肉面的传承。
拉面兰州一枝花,兰州的牛肉拉面做到了面与牛肉的完美融合。甘肃有民谚“和尚的面、甘谷的线”,与陕西类似,因为降水量无法与东部等量齐观,菜蔬瓜果等耗水的农作物显得奢侈,想满足口腹之欲便只能在面上下功夫,而当地独特的气候,又使得面食变得筋道而口感丰富。而兰州拉面的另外半边天“花落”牛肉,一是源于兰州特殊的民族构成,二则源于马匹在古代属于稀缺资源,所以将牛肉与面完美结合,就成了兰州人民最好的选择。
牛肉面作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经不能单纯地用“小吃”来加以定义,对于大部分兰州人来说,牛肉面是每日的必须,更是一天的开始与希望。兰州的大部分面馆大约在每日早晨6点半开门,等到了10点,则是每天的上座高峰,一个不大的面馆每天的接待量便可能达到几百人。这一时段牛肉面馆人声鼎沸,点面的、占座的、卖票的之间要想沟通必须大声喊叫才可以,这也构成了牛肉面馆的一大特色——传统的面馆不设服务员,大家奔着同一个目的,交了钱直接取面就好,顾客与店员都有着很好的配合。
对比广州或上海的早茶,兰州的牛肉面馆便形成了以下的特点:快餐化(一般顾客15分钟就可以完成整个就餐过程)、非聊天场所、地点狭窄不舒服。特别是在牛肉面馆座位不足的情况下,食客也只有蹲在街边品味拉面的待遇,但这也形成了兰州旧时的一大靓丽景观。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新式的牛肉面连锁店对以上缺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地点的变化,座位的增加。但整个牛肉面馆的快食特性依然得以保留,而这其中也蕴含了更多兰州人的涵养和豪放性情。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造就了兰州牛肉拉面的种种面型,而多样的面型又塑造着兰州人的涵养和性情。本来拉面的妙处就是在于那一口咬劲儿,在一抻一拉之间,让面条多少有了些韧性,不像机器面那样的糟,那样软,也就更加深得兰州人的喜欢了。牛肉拉面根据抻拉的粗细也可以分为很多种,这也就像是兰州人多变的性格:“毛细”是温柔,“头细”是随和,“二细”是阳刚,还有可以粗到像小孩的小拇指头那样,筷子夹起来扑棱扑棱地像是鲤鱼打挺般灵活;“韭叶子”给你平静,“宽的”给你豪放,“大宽”让人威猛……不同的面配不同的人,如若女孩、老人改吃“大宽”,男孩、莽汉改吃“毛细”,准会阴差阳错,闹出不少的笑话。所以兰州牛肉面虽是快餐化的,但更是感性、人性化的,十分融通而又随和,一个人要什么样的面,便性情好恶毕现,这就是兰州人眼里大众化的牛肉面。
纵看中国的国家地图,面条作为一条饮食主线,成为饮食文化线路的延伸。古老的中国“丝绸之路”的西域商队在路上留下一串串脚印,也把独特的异域面条文化由罗马经中亚带入中国。而兰州在这条文化传播的道路上独创了自己的饮食——兰州拉面。牛肉拉面不仅是一种地方小吃,而且是兰州城市文化的一个记录标本,是一个活的证明,更是沉淀了历史的记忆。
新闻推荐
“爱我家园”到“生态家园”的路有多远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永乐镇生态环境治理路径
南流社区文化广场一角。????南流社区垃圾清运车发放现场。????签订环保责任书,落实到人到户。????村民义务植树,美化家园。????村民自发组织打扫卫生已成常态。????在南流村,7个村民小组各配备了一...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