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泾阳新闻 > 正文

【专家考证】 帝王陵从何时开始修建

来源:西安日报 2017-03-08 10:32   https://www.yybnet.net/

【专家考证】

“传说这个皇帝刚一登基,就给自己修陵,坐了多长时间皇位,修了多长时间陵,修好后,晏驾了。”家在唐贞陵旁的泾阳县兴隆镇崔黄村王纪昌告诉记者。

这一传说符合事实吗?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

秦汉时期,的确有皇帝生前建陵的制度。

《晋书》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梁安和告诉记者,秦汉时期,一般皇帝登基第二年就开始为自己修陵。西汉一朝,当把皇帝埋后,陵园里大的建筑基本竣工。

《汉书》记载,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即位第二年,“初置茂陵邑。”东汉学者应劭解释:“武帝自作陵也。”

咸阳市考古所所长岳起研究馆员说,茂陵修建时间长达53年,是西汉帝陵中营建时间最长的一座陵园,也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陵园之一。

咸阳师范学院教授雷依群说,秦始皇也是这样,一即位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一直修到死。

《史记》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难以说清的乾陵

进入唐朝,皇帝陵到底是生前就开始营建,还是身后才建,没有一个统一说法。就一个乾陵,观点就不一致。

《旧唐书》记载: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祖李治在弥留之际对身边人说:“天地神祗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遗诏:“园陵制度,务从节俭。”是夕,李治崩于真观殿。有人主张灵驾还长安,但陈子昂认为此时关中“顷遭荒馑”,“阡陌无主”,“流人未返、田野尚芜、白骨纵横”,“千乘万骑,何方取给”,“灵驾西行不便”,“东都形胜,可以安置山陵”。武则天褒奖了其才华,但还是在次年(公元684年)8月将李治葬于乾陵。

西北大学教授韩养民认为,如果唐高宗生前已在梁山修筑陵墓,就不会有大臣因灾情而要求葬李治于洛阳了。

但是有学者提出,根据《旧唐书》记载,当时陈子昂同时强调:“山陵初制,穿复未央”。这说明虽然还没有将乾陵的墓穴挖好,但已经动工了,也就是说,唐高宗李治生前已经开始修建乾陵,这正是李治希望“得还长安”和李治驾崩后,就其葬地产生争议的原因,否则便直接就近葬洛阳了。

唐朝皇帝有死后建陵者

唐朝皇帝确有死后建陵者。

《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李渊临终遗言:“陵园制度,务从俭约。”

《唐会要》称,唐高祖崩,唐太宗让大臣商定山陵制度。有人建议按照汉高祖刘邦长陵的模式厚葬,规模要大。秘书监虞世南上封事曰:“自古及今,未有不忘之国,是无不掘之墓。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烧取玉匣金镂,骸骨并尽……以长陵为法,恐非所宜。”接着世南又上疏曰:“汉家即位之初,便营陵坟,近者十余岁,远者五十年,方始成就。今已(以)数月之间而造数十年之事,其于人力亦已劳矣。”

这些记载显然说明,李渊生前未为自己修陵。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沈睿文说,唐顺宗崩于公元806年2月11日,距805年11月8日德宗李适入葬崇陵,前后95天;距离806年8月28日顺宗入葬丰陵为198天,6个多月。顺宗遗诏有言:“伏以崇陵仙寝,复土才终。甸邑疲人,休工未几,今又重劳营奉,朕所哀矜。”从“今又重劳营奉”或可判断丰陵是在顺宗崩后方始营造。《新唐书》称,穆宗即位,“方营景陵,诏楚为使”。“方”若做“开始”、“才”解,便可说明景陵是在宪宗驾崩后开始营建的。

昭陵于唐太宗在世时开始营建

唐代皇帝也有在生前为自己建陵的。

礼泉县昭陵镇峪南村郭存亮告诉记者,当地民间传说,唐昭陵是李世民在世的时候,请跟前的两个军师徐懋功和魏征给自己选的。

《唐会要》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告诉侍臣:“昔汉家皆先造山陵,既达始终,身复亲见,又省子孙经营,不烦费人工。我深以此为是。古者因山为坟,此诚便事。我看九嵕山孤耸回绕,因而旁凿,可置山陵处。”

《旧唐书》记载,贞观十年(即公元636年)六月,“皇后长孙氏崩于立政殿。冬十一月庚寅,葬文德皇后于昭陵。”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上崩于含风殿”,八月“葬昭陵”。

可见,昭陵不仅像民间传说一样,是唐太宗自己选定的,而且在他生前就已开始营建,最晚在埋葬皇后长孙氏的公元636年开始营建。

“桥陵修建至少始于睿宗崩前”

除了李世民,唐朝其他皇帝也有生前为自己选陵址甚至建陵的。

“泰陵是人家李隆基前往他父亲唐睿宗李旦桥陵祭祖时自己选的,而且没有请风水先生。”唐泰陵旁的蒲城县椿林镇石道村王中杰告诉记者。

根据史料,唐玄宗泰陵,的确是李隆基自己选的。

《唐会要》记载,开元十七年,即公元729年,唐玄宗李隆基因祭桥陵,经过金粟山一带,“观山岗有龙盘凤翥之势,复近先茔,谓侍臣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得奉先陵,不忘孝敬矣。\’后遂追先旨葬焉。”

有学者认为,既然皇帝在世时选了陵地,自然要开始营建。

沈睿文说,根据有关史料推测,唐睿宗桥陵至少应该始于唐睿宗崩前。在公元716年11月16日睿宗入葬桥陵之前,玄宗便于716年9月7日将昭成、肃明二皇后祔葬桥陵玄宫。另外,唐建陵东门门狮有楷书题刻,如“民此远备”等。“民此远备”之“远”恐有二义,一指空间维度,二指时间维度。从常理上来看,只有唐肃宗生前即已营建其陵寝,方可称作“远备”,若在肃宗崩后,则不存在“远备”的说法。换言之,恐肃宗生前便已着手营造建陵,否则难以作释。

贞陵不在生前建陵之列

唐朝皇帝生前建陵的不少,但有专家认为,贞陵虽然规模很大,却没有在唐宣帝生前时修建。

沈睿文说,唐宣宗崩于大中十三年八月七日,即公元859年9月7日,葬于咸通元年二月丙申,即公元860年3月2日。《唐阙史》卷上《真(贞)陵开山》条记载:“丞相夏侯公为宣宗山陵使,有司妙选陵寝,虽山形外正而蕴石中顽。丞相衔命,以丰价募丁匠开凿皇堂(玄宫),弥日不就。京府两邑隶纳锻具,联车以载,辙迹相望。至则镬酰以沃之,且煎且凿,役百万丁力,孜孜矻矻,竟日所攻,不及函丈。暨石工告毕,百步夷然。”文中夏侯公即夏侯孜。夏侯孜为宣宗山陵使,是在唐懿宗即位之后的事情。据此可以判断宣宗贞陵的玄宫是在宣宗崩后方始营建的。

目前未见到其他有关贞陵营建的文献。按照沈睿文观点,当地有关“唐宣宗一登基,就给自己修陵”的传说,就只能是民间传说了。

唐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韩养民认为,从现在查到的资料看,唐十八陵中,除太宗昭陵、玄宗泰陵是皇帝生前选定之外,其余均没有预先选定的记载,可能是皇帝死后才选定的。唐高宗在位34年,尚且未曾预定陵地,其余未曾预先选定陵地的做法,自然也不奇怪了。

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原副处长陈安利所著《唐十八陵》一书称,不见记载,并不等于其他各帝生前不选定陵址。在位时间较长的,按以往惯例都是生前所选择。不然,不少唐代皇帝从死到葬仅数月时间,如果生前未选定陵址预先施工,难以想象。

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易》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此句意思,古代人在墓上不起封土堆,不栽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学理解释。

《汉书》记载:“文(周文王)、武(周武王)、周公葬于毕……皆无丘垄之处。” 《礼记》云: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所行的葬月、葬日之制应源自西周,此制约在战国遭到破坏,西汉时完全消失。

沈睿文告诉记者,汉魏以来确有帝王生前选定陵址的传统。但是到了北宋却正好相反。北宋的制度是皇帝死后才开始营建陵墓,并有“七月葬期”的限制。北宋天子“七月葬期”之制当是对西周制度的尊崇与回归。唐宣宗在位长达13年之久,可是其玄宫尚在崩后营建。从盛唐以后,唐代诸帝多在崩后7个月(个别在3个月)内入葬,以及后来北宋天子崩后“七月葬期”规定的出现来看,恐怕唐陵的营建应该也呈现出这个趋势才是。总之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轻易否定当时存在一定操作规则的可能性,即诸陵是根据当时的安排原则在相应的范围内选择陵址的。这应该是择陵使的主要职责之一。

有学者认为,唐朝是帝王陵墓建设时间的一个转折点,由秦汉的帝王生前自己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变为死后由后人修陵。

新闻推荐

一个是盛世文化塑造的壶,一个是千年丝路沉淀的茶,当紫砂壶遇到茯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相互吸引。在现代产业的发展中,紫砂壶的市场之路又能给陕西茯茶带来多少思考?让

本报记者耿翔王睿当紫砂壶遇到茯茶,会演绎怎样的故事?日前,“茯缘·器度”大型茯茶与紫砂印象文化交流展在西安举办。此次印象文化展以“茯茶与紫砂的邂逅”为主题,通过茯茶与紫砂的结合,运用紫砂的特...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专家考证】 帝王陵从何时开始修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