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桦
近年来,泾阳县王桥镇东街村老年协会把弘扬孝道,建设幸福家庭,作为新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紧密配合村两委会的工作,为全村的经济发展及各方面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文明乡村建设的排头兵。
自成立25年以来,创立全省首家“农村老年协会”、首办“农村老协幼儿园”、荣获首批“全国敬老模范村”,先后被省市县授予“规范化老年协会”、“AAAA级老年协会”、“颐和基层老年协会成长陪伴项目”、“颐和基层老年协会助老试点培训项目”荣誉,受到当地群众广泛好评。
老有所学 文化养老成为老年人新的追求
东街村辖7个村民小组,2117口人,60岁以上老年人371人,加入老年协会的会员337人。早在1991年,王桥镇东街村几位退休人员牵头,自发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常设理事会、监事会、顾问团等机构,自愿义务服务老年人。
协会自成立起,每月农历初一老协例会雷打不动。东街村老年协会坚持每月初一召集老年人碰头聚会,听讲座、互相学习。
74岁的泾阳县农科专家赵文天老人如约前来。正值玉米播种的关键时候,一大早,赵天文就赶到东街村老年协会,科技服务也要不违农时。赵文天说:“东街村老年协会会员学科学、用科学,在这儿讲课,课堂氛围好,讲课心劲足。”
东街村老年协会定期举办“老年大讲堂”,邀请原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张荣新教授、原二一五医院王治全教授等,定期到东街村作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和义诊。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许多专家教授也加入到义诊讲课志愿者行动中。老年协会现有四五千册书籍,他们定期向老人和儿童借阅,率先在全省创办了第一家农村老年会刊——《谷口春秋》,现在已经刊发了5期。在这块文化阵地上,老年人谈健康、谈教育、谈发展,宣传乡土文化,国家养老政策,关注民生,扶贫帮困,协助开展基层宣传工作氛围异常浓厚。
去年春节前夕,东街老协组织省市县书画名家37人,义写作品316幅。每逢节假,组织村民敲锣打鼓、扭秧歌、跳广场舞、唱秦腔戏,举办文艺体育比赛,充分展现了美丽乡村的精神风貌。
老有所为 各展其能使老年人活得更充实
东街村老年协会自成立以来,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王桥镇地处关中环线,省道、县道穿村而过,街道繁华,往来车辆穿梭不停。老年协会就主动承担起小学生上学放学过马路的安全卫士责任,主动维持交通秩序。多年来,这一习惯,成为沿村交通线上最亮的一道安全“保障线”。
1991年夏,率先创办了省内首家的老年协会幼儿园,退休老教师、村老协委员刘自芳毛遂自荐任园长,招收3—5岁的幼儿入园,被孩子亲切地称为“老师婆”。一遇到暑假,幼儿园又专门为留守儿童办起了夏令营。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那天,女儿把写好的作文拿来让我看,题目是《亲情伴我成长》。“妈妈,你好好看。”女儿说,然后出去喝水了。我看了以后,没有作声,将本子放在一边。女儿喝完水,满怀期待地问我:“妈妈,看完了吗?”我说:完了。女...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