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泾阳新闻 > 正文

高风亮节铸医魂

来源:各界导报 2014-11-13 21:22   https://www.yybnet.net/

 专访米氏流派传承人米烈汉教授

编者按

怎样去做医生,怎样去做一个老百姓感念的好医生,米烈汉用他五十年的从医经历,做出诠释。在医学日渐发达,人们追求健康新概念的今天,更多时候,作为医生,可能不缺医术,不缺药物,而缺的是一颗为病人的心。有了医生的关切,有了医生释放的暖意,病人心情就会释然。因为你给了病人一个意念,你激活了病人自我抗病的原动力,病魔会因你退避三舍……

米烈汉教授深入农村为广大患者义诊服务

2011年,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会议上,米烈汉接受媒体采访。

央丽记者李彦林

“你的健康对我很重要,因为我是医生,人命至重,贵于千金!"

“请不要感激我,你们是我的衣食父母;为你们治病,是我的本分!"

每当遇到病人,特别是贫穷偏远农村来的病人,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米伯让研究所所长米烈汉就会流露出拳拳之心。每当看到病人,特别是来自农村的,为了看病,硬从牙缝里省出点钱,买水果或土特产,感激为他们治病的大夫,米烈汉就由不得酸楚,眼睛不知什么时候变得湿润。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唯一能想到的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愁思悲悯,这悠悠寸草心,源自米烈汉是一名医生;源自父亲不倦的教诲; 源自曾经走过的岁月……

断指入药,父教子做人

米烈汉生于1951年,一级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三、四、五批,师带徒导师。从医五十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著名中医学家米伯让先生学术继承人、米氏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米伯让先生是米烈汉的父亲。米烈汉五岁时,父亲栽培他学医。让他抄写背诵《药性歌括四百味》、《医学三字经》等医学典籍。米烈汉说:“初次读写黄芪、甘草、人参、五味子,不懂意思,不觉好玩,只是迫于父亲的严厉。时光荏苒,这些药物名、性能、功用自然烂熟于心。"

米烈汉说:“父亲不仅教我医术,更重要教我做人。父亲说:‘给人治病,首先要学做人,学医为何?为何学医?不当庸医。’"11岁时,父亲给他讲断指入药的故事。

父亲十八岁那年,祖父病重,四处救治无效。庸医对米伯让讲:“把中指断掉当药引,与中药熬在一起,你父亲才能有救。"米伯让听信,跪于为父前,用刀生生将左手食指剁掉,入中药汤中,父服断指药汤仍离世而去。米烈汉说:“这件事让父亲陷入‘医学到底能不能救人?’的追问。从此立志学医,从关学大师张果斋研修经史,师近代名医黄竹斋潜心医学,并将关学与医学结合,遍访三秦,四处行医,铸成一代大医。"

治病救人,与农民相濡以沫

文革,米伯让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无法照料米烈汉。 学生除贴大字报,就是闲逛。米伯让不愿儿子荒废,让十五岁的米烈汉,随医疗队下乡。米烈汉和医疗队到陕西省永寿县永平公社卫生院。每天米烈汉最早一个起床,提水、烧水、扫地、擦桌子、摆放医疗器具;是晚又扫垃圾,关窗,最后一个离开。病人来看病,他量血压,拿药、递针管。米烈汉说:“我就像个通信员、 跑堂的。有时半夜,随医生出诊,我给他们背药箱,一走就是二十里。"在医疗队,米烈汉学会听诊、抓药、创伤缝合、一般病处置。

1968年上山下乡,米烈汉到泾阳县蒋路公社徐家岩村。当地农民住地窖, 吃玉米面, 生活十分贫寒,方圆十几里没有医院。一天夜半,村民将他的门敲得震山响,说孩子发烧。米烈汉十七岁,没独自给人看过病。 他说: “人命关天,救治不当, 会死人的。 我是知青,不敢随便。" 村民说:“你是名医的儿子,你不会看,谁会?"

米烈汉被从被窝拽起。村民顾惜他,前边打灯照明,后边跟随保护。山路陡峭,寒风夹裹着哨音,不时传来狼的嗥叫,他们一气走了十五里。米烈汉给炕上的孩子量体温,高烧41℃,经检查是肺部急性感染。米烈汉拿针管为孩子做皮试,注射青霉素。三四个小时,孩子的烧40℃、39℃、38℃渐渐退去。家里的妇女抱柴禾,烧水,给米烈汉端来热腾腾的荷包蛋。米烈汉说:“农民没钱,鸡蛋是用来换米油盐的。他们把我当恩人,所有的感激都在这荷包蛋里。"

米烈汉会看病,消息不胫而走。村上腾房,建合作医疗站,让他当赤脚医生。从此,村民遇上头疼脑热,大病小病,都来找米烈汉。

行医让米烈汉了解,农村缺医少药十分严重。许多农民生老病死听天由命,看病对他们是奢侈的事。米烈汉亲眼目睹,因没钱看病,被夺去生命的村民。昨天和自己在田里干活说笑的乡亲,转息一抔黄土掩风流。他的灵魂受到拷问,作为名医后代,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乡亲们离去,而束手无策?自己的职责,人生的价值在哪里?

减轻村民的病痛成了米烈汉的追求,扎实的中医功底帮了忙。他带着村上学生,上山采集草药,晾在医疗站大院,晒干收集。村民花几毛钱,几分钱,就药到病除。原本对治病望而怯步的村民,有了看病的去处。

几千年中医是前人智慧,许多方法奏效神奇。村民背上生了大疖肿,化脓,溃烂。米烈汉到地里,挖马齿苋、蒲公英剁碎,敷到大疖肿上。村民得肺炎、气管炎、感冒,米烈汉用柴胡、黄芩、甘草等药熬汤药,并配合针灸治疗。村上出现黄疸,米烈汉进山采茵陈,到家家户户发放,让村民当水喝,预防传染。看到村民在自己医术下痊愈;看到村民体格健壮,面露红润,绽放笑容,米烈汉充满成就感。他兴奋地告诉父亲:“爸,我会看病了,我治好了好多好多村民!"

父亲告诫:“切勿骄躁,看病是医生的天职。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对米烈汉的付出,村民给予倾心回报。他们将舍不得吃的鸡蛋,送给米烈汉;将自家种的蔬菜送来,让米烈汉调剂生活。谁家做好吃的,一定要找米烈汉享用;遇上红白喜事,让米烈汉坐上宾。村民有什么苦愿给他诉,有什么难愿给他讲。他们把人间浓情大爱毫无保留地倾泻,常常令米烈汉哽噎无语。他认定这些衣衫沾着泥土的人,是他今生今世至尊至尚的亲人。

抗拒艾滋病,何惧一只牛虻

赤脚医生经历,让米烈汉对病人、对农民有非同一般的感情。他认为这些人需要自己,应恭恭敬敬为他们服务。

心怀人间大爱,让米烈汉能耐心听病人一遍又一遍地诉说,能不厌其烦告诉病人如何做。病人从他那里,不仅知道得什么病,还知道为什么得,如何防?他的学生抱怨:“您讲得很明了,可病人再三问,多烦啊!"米烈汉说:“要换位思考。因为你是名医,求诊问医者多。病人为挂你的号,抬着担架床,排几夜队。结果你三言两语打发了,于情于理都说不通。"米烈汉指出:“病人反复问,是受病魔折磨苦不堪言,想在医生这茅塞顿开。病人往往看的不是病,看的是心情。大夫给病人讲清发病因由,讲明预防方法,讲明药的使用,就能平抚病人的心,解除疑惑,免受邪说误导。病人的病就会好去一大半。病人学会管理健康,比到医院看医生还重要。"

米烈汉时时处处为病人考虑,体恤病人难处。2003年,米烈汉担任省艾滋病中医防治专家组组长,多次到艾滋病重灾区。每到一地,他总是拉着艾滋病人的手,问病情、拉家常。在谈艾滋病色变的当时,艾滋病人受到家人及社会的歧视,米烈汉的走近,让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一走近艾滋病人,一到他们的家,米烈汉的心就隐隐作痛。他深知这些农民,都是因贫困,跑出去卖血,多人用一个针管,互相感染上的。卖血非但没让他们致富,还患上艾滋病,他们的免疫功能一天天下降,死亡一天天临近,这是多么凄惨的命运。

一次,在山阳县,米烈汉给艾滋病人诊脉,忘情攀谈。突然一只牛虻紧紧扎在米烈汉的脚面,狠狠地吮吸他的血。刹时,场面窒息。如果牛虻将艾滋病人的血传输给他,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专家,米烈汉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面对紧张的场面,他神情自若,用手捏住牛虻用力拔起,狠狠摔出。事后米烈汉风趣地说:“还好,虚惊一场。我是代表政府走进艾滋病人,岂能被小小的牛虻吓退。"

重金难撼高风亮节

米烈汉遵循先做人再行医的原则,深得病人,特别是农民的喜爱。人们敬重他的医术更敬重他的人格。

五十年从医,经米烈汉治过病人无数,人们对他的感念,难以言表。一些病人,用节省的钱给他送来家乡的土特产,让米烈汉泪湿衣衫,他说:“请不要这样,为你们看病是我的天职。"凡是送重礼、送钱,他一概拒收。他知道病人,特别是农民,为了治病花去许多钱,甚至倾家荡产,医生怎么忍心收病人的钱。

2012年,一位治愈的病人,来看米烈汉,送他一盒茶叶。反复叮嘱:“这盒茶叶,特别好喝,不要送人,留着自己用。"米烈汉再三推辞不掉,病人放在米烈汉桌子上,拔腿离去。第二天,米烈汉要出差,他想到病人说茶叶特别,旅途带上,慢慢品尝。

令米烈汉没想到的是,打开茶叶盒,纸包的不是茶,是巨款。这位病人得的是肾病综合症,经米烈汉医治,基本痊愈。这么多的钱,米烈汉感到事态严重,立刻给院领导汇报。出差回来他把巨款交到检察室,立刻打电话联系病人,检察室人员将巨款还给了病人家属。对于米烈汉高风亮节,病人家属感动得泣不成声。因为他们四处求医,花了大量钱没治好,想用此表达感激。病人家属为此送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一直以来,米烈汉在行医中展示了党和人民培育下的医生,只愿给予不求回报的高风亮节,净化了医疗卫生环境,受到人民群众爱戴。米烈汉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白求恩精神奖等荣誉称号。2011年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中医学让米烈汉挽救无数生命,他深感祖国医学的弥足珍贵。作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省人大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委员会主任等多重身份,米烈汉先后向全国政协上交议案60余件,其中《中医药法》、《关于解决高层住宅居民医疗急救》、《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等提案和建议,在全国两会引起广泛关注。在他的呼吁下,国家中医药法意见稿初见端倪,中医药立法,指日可待。米烈汉的议案更多站在患者及农民的立场,他说:“中医在农村普及,可以就地取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药食同源。"

如今,米烈汉虽已64岁,但治病救人的责任仍身挑在肩, 他的诊室总是挤满四面八方来的患者。米烈汉说:“现在省上提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更乐意下基层,走社区,为广大群众服务。我仿佛感到时光倒流,又回到四十多年前,回到青春岁月,我可以为我热爱的人民行医看病,可以挥洒生命的光和热。"

新闻推荐

延安政协常委会安排全会工作记者刘建华近日延安

延安政协常委会安排全会工作本报讯(记者刘建华)近日,延安市政协常委会四届十五次会议召开。市政协主席师合林主持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刘志坚、郭必选、张玉曙、霍满鹏、杜兴顺、李建社、...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高风亮节铸医魂)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