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如虹的纪念馆。
李仪祉先生的墓碑。
纪念馆前的泾惠渠。
馆后方李仪祉先生的墓陵。
馆内一角,泾惠渠工程沙盘。
本报记者 包鑫 摄影报道
近日,记者一行踏着春风,来到了位于泾阳县王桥镇的李仪祉纪念馆。这里是为纪念我国近现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而建,李仪祉纪念馆是陕西省“十二五”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和水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从开工到建成历时1年零六个月。
走进馆区,李仪祉的雕像映入眼帘,那古朴庄重的纪念馆建筑让人们感受到了一段治水的历史。纪念馆仅陈列面积就达2000余平方米,共分为水文化大道区、文化广场、纪念馆区、仪祉墓园区4部分。馆内集展示收藏、教育宣传、文物保护、研究交流等功能为一体,集中展示了以郑国渠为代表的古代水利发展史,以“关中八惠”为代表的近现代水利发展历程,彰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水利取得的巨大成就。
李仪祉先生是陕西蒲城人,毕生以治水为志,创办了包括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在内的多所水利院校,并主持兴建了“关中八惠”水利工程及陕南、陕北诸渠,惠普三秦大地,被誉为“中国现代水利先驱”和“亚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驱”。站在泾惠渠岸,看着那绿油油的麦田,听着那潺潺的流水,让人们更加感受到了他那治水之志,惠民之心。他求郑白之愿,效大禹之业,兴学执教,著作等身,凿泾引渭,泽被三秦,治黄导淮,功勋卓著,足迹遍布十七省,惠普三秦大地,堪称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功德圣绩流芳百世的历史人物,与于右任、张季鸾并称近代“陕西三杰”。(C)(5)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鲜花)入春以来,泾阳县气温起伏变化较大,该县气象部门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特点和需要,深入农田生产一线调研情况,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该县农业气象人员到田间地头及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倾听农民对...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