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辛建斌 实习记者 马驰骋
想专访泾阳白王中学校长曹炳乾,是三年前的事情了,他一直婉言谢绝着。今年正月十五开学后,在泾干镇中学,记者再次找到了曹炳乾,这个时候,他已调任泾干镇中学校长一职。在他的办公室,说起在白王中学七年鏖战的岁月,曹炳乾的神情变得庄重而激动。
2007年,泾干镇中学副校长曹炳乾被上级派往远离县城32公里、泾阳西北角、北仲山下的白王中学,出任校长,当时的白王中学教育教学成绩全县倒数第一!曹炳乾决定下硬手抓教学质量,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他宣布:学生不学习就是违纪!他提醒自己:放下鞭子,打起旗子,走在前边!于是,他走上讲台,欢迎老师们都来听他的课,一定要弄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来,为此,他每天泡在教室、在各个教研组里,和学生、老师们一起研究学习方法、教学工作,终于研究制定出了白王中学课堂教学中“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标检测”为主的四环教学模式,使白王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跨越性的提升,在全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白王中学从第19名上升为全县第4名;在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学生获奖者众多。他创立的白王中学四环教学法也一炮打响,2010年,泾阳教育局在白王中学召开全县教育教学工作现场会,白王中学的四环教学法在全县开始推广。2011年,咸阳市有效教学现场会就在白王中学举行,从此,昔日白王中学落后的帽子彻底甩掉!名声鹊起。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发展事业步入了快车道。在近年来一些乡镇学生流向县城、县城学生流向城市的大背景下,在白王七年,曹炳乾的学生几乎没有流失现象。
曹炳乾深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他不遗余力地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要求每一位老师要珍惜头顶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环;学校16名老师经过他辅导后,去参加全县赛教活动,全部通过并纷纷获奖,涌现出一批批教学能手;他去白王中学时,全校只有1名中教一级教师,他离开白王时,全校已有20多人成长为中教一级教师了。
曹炳乾在白王中学提出办家长满意的教育,并唱响“得家长者得天下。”他在泾阳率先大力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每学期两、三次家长会雷打不动,由此家长们知道了曹校长和老师们的辛苦,看到了学校一步步的变化,村民家长们敲锣打鼓给曹炳乾送来感谢的大牌匾;社会也赋予他应有的荣誉,他先后被泾阳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他领导下的白王中学也多次被评为全县教育教学综合评估先进单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先进学校、标兵单位等。
2008年,这一年对曹炳乾来说:风雨如晦,5·12大地震,白王中学这所老学校一下子全成了危楼、危房。曹炳乾在上级的支持下争取来700多万危改资金,加固装修教学楼;拆掉厦房,建起一栋教师宿办楼、一栋学生公寓楼;修建学校花园广场,使学校成为白王这片土地上一处亮丽的景观,其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令众多参观者赞叹不已。
白王七年,曹炳乾星期日晚上到校,星期五晚上披星戴月回家,吃住在学校,守土有责,坚持教育阵地,他认为坚持就是胜利。
2014年元月,泾阳教育局调曹炳乾到学校规模更大,也是老先进的县城内泾干镇中学。曹炳乾明白局领导的良苦用心,泾阳教育局是要下茬立势,更深入地推广四环教学法,促使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泾干镇中学必须做领头羊了。他上任后,向全校教师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响亮地提出学校三项奋斗目标:一是创新管理机制,不断增强教师们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二是努力开展创名校工程,谋求学校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积极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力求文化立校,全面书写泾干镇中学崭新的一页!话音未落,掌声四起。
采访结束,分别的时候,他告诉记者:泾干镇中学的工作,丝毫不敢懈怠,他已经50岁了,在这里,他要追求一个功德圆满。言语间洋溢着来自生命的激情! (E)②
新闻推荐
郑转梅和大儿子正在忙着采摘。郑苗裔摄本报记者郑苗裔上百个新式日光大棚遍布在棋盘形的田地里,鲜红而诱人的西红柿一筐一筐堆放在路边,忙碌的人们,正在将西红柿搬上卡车,吆喝声、嬉笑声不绝于耳……...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