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兴友(左一)在检测有机化肥质量。本报记者 刘计划 摄
本报记者 赵鹏
“牛粪可是个好东西,它能变废为宝,既能做成有机肥料,又不污染环境,还能增加收益,真是一举多得,如果资金充足的话,今后我们这还打算再扩大规模,把有机肥的生产发展成一个产业链,让全村的群众都挣更多的钱!”看着即将出厂销售的肥料,泾阳符庄村44岁的党支部书记武兴友高兴地说。
说起武兴友的名字,可是符庄村当地有名的致富领军人物。“会干事、能干事”这是当地人对武兴友最多的评价。早在1994年,家庭饲养奶牛刚起步,那时的符庄村就有部分散户养牛,也就是从那时起,武兴友就从事了牛奶的收购,于是他一方面筹钱开始搞起养殖,另一方面跑起了散奶收购和运输的生意,虽然没有朋友理解,没有家人支持,但他还是坚持下来,几年后,武兴友稳赚了一把。
2011年,在他的倡导下,泾阳成立了第一个奶牛养殖小区,在他的带动下,泾阳符庄村养殖户走上了一条“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成功路子。村里人富了,环境却越来越差了。冬天和春天还好办,牛粪能及时还田,可每到七八月份农田不需要肥料,养殖小区里堆放不下,养殖户们为此头疼不已。一次偶然的机会,武兴友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开始在牛粪上“大做文章”,逐步发掘出了牛粪的新“用途”。
“牛粪在人们看来是非常脏,可在我看来它既环保使用价值又高,用它来做有机肥,能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繁衍、活化,改良土壤,它富含丰富地微生物元素,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市场潜力一定很大。”望着堆积如山、臭气熏天的牛粪,武兴友自信地对记者说。此后,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他立刻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联系,争取到学院的技术提供。经过一年试验,他的第一批高效有机肥终于试制成功。经检测,这些牛粪生产的有机肥完全符合标准,富含磷、铜等多种营养成分,第一批有机肥试制成功让武兴友满怀信心。2012年底,他个人办起了咸阳最大的有机肥料加工工厂,从新鲜牛粪到有机肥料,武兴友对每个“生产”环节都不马虎,他把牛粪活做得干净利索,生意越做越火。采访中武兴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斤牛粪售几角钱,假如加工成有机肥料后,一袋下来买几十元,一年下来就会有不少的收入。“今年我从外地买来的先进设备,将当天运过来的牛粪经过发酵及时进行加工处理,把牛粪变废为宝,既赚了钱又大大地减少了污染物。”武兴友说。牛粪的来源一度成为武兴友事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增加“粪源”,武兴友一面扩大牛的饲养数量,一面向村里其他养牛户收购牛粪,很快解决了货源短缺的问题。村民们都羡慕他独到的致富眼光。
致富不忘家乡人,多年以来,他始终关心社会慈善事业,各类慈善捐款遍及教育、治安、敬老、扶贫等领域,累计超过30万元,个人曾荣获过泾阳县经济能人、党员科技标兵、全国十佳农村科技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武兴友很坦然:“我是一个党员,有责任让全村的群众都富起来。”在他的带动下,符庄村整个村大变样,不少村民的家里都盖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农用车,看着村民们奔向富裕的大道,武兴友心里喜滋滋的。(B)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蒋增科实习生刘柯彤)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12月1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泾阳县畜牧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东京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