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泾阳新闻 > 正文

出淤泥而不污——弘祖漫笔之四 冯日乾

来源:咸阳日报 2009-11-18 15:22   https://www.yybnet.net/

明代司法,因为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加入,大概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残酷最黑暗的一页了。特务多如蚊蝇,冤狱遍于国中。其刑罚,光是廷杖一种就足以让人闻之惊心。言官们若是多嘴多舌惹得皇上不舒服了,就当众扒去衣服打屁股,众多训练有素的锦衣卫队员手持木棒轮番上阵,几十棒下去,任谁也会皮开肉绽,筋断骨折,不死也会终生致残。嘉靖三年七月,因“大礼”之争一次被打的就有一百三十四人,十七人毙命。至于直属皇帝而实由锦衣卫控制的“诏狱”,简直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活地狱,一旦陷入,五毒备尝,魂飞汤火,少有生还。

然而,真的“洪洞县里没好人”,铁板一块?事实并非如此。近日翻阅乾隆版泾阳县志,看到一篇杨继盛写的《刘司狱承恩图引》和附录的一则狱中生活回忆片段。杨继盛死劾奸相严嵩而下诏狱受酷刑的事人们并不陌生,但受杖一百而不死,除了这位天下第一硬汉的坚强之外,其他细节因素便不得其详了。而杨在“图引”一文里说得清楚:予以排奸被杖系狱,适刘子治狱事。自侍左右,躬汤药,进饮食,彷徨奔走于其间。故予得侥幸不死者,刘子维持保护之功居多。附录回忆道:入狱后,棒疮上冲,两耳响成一声,眼黑不见物,昏倒若睡。三更醒来,两腿肿胀难忍,无药可用,无针可刺。此时,刘司狱送茶一盅,饮之,心稍定。想起民间打寒之法,遂将盅打碎,取瓦片之尖锐者,又将竹筷破开夹于其中,用线绑紧,然后以之在腿上打眼放出淤血约十数碗,而后,心稍清矣……

这个刘司狱跟杨继盛并无什么特殊关系,他之所以给杨以人道的关照,全是出于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对杨公人格的敬佩,所谓“仁以宅(居)心,廉以律己,勤以趋事,诚以御物”。杨继盛在回忆录里特意点明“司狱陕西泾阳刘时守”,他还写过一首赠刘司狱考满(定期考核合格)的诗:“报最归来宠命新,问君何以答枫宸。闲中检点案头簿,三载平反多少人。”可见该刘是位有正义感的人,他帮助过的并非一个杨继盛。

刘时守也不是极端的个例。在三年的牢狱生涯中,杨继盛曾遇到过不止一个“好人”,如浙江人提牢官应养虚,也是“亲检汤药,视饮食……出予老监,迁于外库,居处则甚便。”当时,庸软之辈唯恐惹祸,应养虚则“毅然为之。”

孟老夫子说过:“术(业)不可不慎。”方苞的《狱中杂记》在引用之后,深深地感叹“真是如此啊!”这诚然有他的道理。七十二行各有其特点,有的掌控印信权柄,有的手里操着棍棒刀剑,这都是很容易腐蚀人心、助长特权意识的。如果当事者素质不高,以为“拳头就是知县,棍棒就是法律,老子就是真理”,则野蛮执法,刑讯逼供,冤假错案便不可避免。如果再加上执法大环境不好,某些领域就难免在老百姓眼里成为损阴德短阳寿的行道。在这样的系统里干事,要不泯良知,爱憎分明,清廉持正确实不易。但不易不等于不能,关键还是自身的素质与操守。就在杨继盛之前不久,有个叫沈錬的人,他虽身为锦衣卫,却嫉恶如仇,刚直不阿,敢于议论朝中大事,顶撞尚书大人。更惊人的是,他竟敢公然上疏弹劾不可一世的严嵩。虽遭杖刑而发配于塞外,依然无所畏惧,到了边地,又上书斥责严嵩党羽滥杀无辜冒功求赏的罪行,并将满腔忧愤发之于诗歌文章。

刘时守、应养许和沈錬用他们的实际作为证明:“出淤泥而不污”是完全可能的。(E)①

新闻推荐

泾阳县富达工业技术学校注意加强学生阅读能力配备了思

泾阳县富达工业技术学校注意加强学生阅读能力,配备了思想政治、电子计算机、健康生活、个人拓展等许多方面的书籍,在教会学生一技之长的同时,个人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图为学生们利用阅读时间加强学...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出淤泥而不污——弘祖漫笔之四 冯日乾)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