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丹 通讯员 蒲大伟
路通了,淳化县秦河北坡村山后组开始变得热闹起来。村口彭爱莉的家,三间砖房刚刚盖好,“小商店”的招牌写在了墙上。这是山后组的第一家商店。通路后的大半年时间里,这个43户人家的村子,近20户陆续开始建起了新房。“这都是党的扶贫政策好呀。”望着如今的村子,彭爱莉感慨地说道。
近年来,淳化县在推进***中,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短板”聚力,向弱项发力,通过结对帮扶、项目带动、帮扶发展,探索出了一套合力扶贫的“组合拳”,推进淳化扶贫工作迈入了快车道。
***,多方位推进扶贫工作
在淳化县扶贫办,一份《淳化县贫困人口核查登记表》上详细列出了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家庭成员、收入来源、月均基本生活开支等一系列基础指标历历在目。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条件也一目了然。淳化县扶贫办信贷股股长刘小宁介绍,截至2014年底,该县贫困人口的数量最终确定为37807人。其中,疾病、劳动力和技术缺乏、缺少生产启动资金和残疾等成为致贫的主因。
据了解,近年来,淳化县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细化、明确扶贫工作责任和具体措施,多方位发力推进贫困人口的***工作,做到户有表、村有册、镇有簿、县办有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有出有进,保证贫困户信息真实准确。“帮扶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自然就会有保障。”该县扶贫办主任介绍,“***,不让一位贫困群众掉队,这是我们开展扶贫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
帮扶到户,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兔子肉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不愁销路!”11月1日,淳化县官庄镇52岁的村民王芳和定向帮扶的镇干部刘乐把100余只肉兔装上货车,今年年初才开始养兔的她,如今已经尝到了甜头。
“100余只肉兔大概有3000元的收入。”王芳说。因患乳腺癌,王芳被列入扶贫对象,并将其列入低保户以外。***开展以来,因为王芳拥有养兔的经验和要求,官庄镇有关部门专门为其量身打造了兔业养殖帮扶计划,并送来仔兔和饲料,还安排了该镇畜牧站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
让王芳受益的是今年淳化县出台的《淳化县集中力量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实施细则》。方案明确提出了采取“一村一策一部门、一户一法一干部”的***工作方略。全县95个贫困村由省市28支驻村工作队包扶28个贫困村,县级部门包扶67个,剩余109个有脱贫任务的非贫困村由县143个企事业单位进行包抓,做到了行政村包扶工作全覆盖。
同时,淳化县还将***与“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结合,从县级部门派遣80名优秀干部到软弱涣散的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建档立卡为依据进行“321”结对帮扶,县领导、科级干部、一般干部每年分别结对帮扶3户、2户、1户贫困户,同时广泛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结对扶贫。
产业扶贫,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10月29日,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胡家庙淳联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解谊早早就来到了自家的大棚,查看香菇的长势。
“我们这产的香菇不仅又肥又大,而且天然无公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早就被市场‘盯上了\’,根本不愁销。”郭解谊说。“如今,在我们县4镇6个村先后成立了分社,带动发展贫困户社员260户,建成香菇大棚242座,发展林下经济40亩。”
淳化县把培育富民特色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核心任务,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按照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菜则菜,宜旅则旅,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发展产业,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带动发展模式,找到了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的针对性强的路子。同时,积极推进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由县财政拿出试点资金200万元,互助资金200万元,共计400万元作为担保资金,撬动县信用联社资金3000万元,按照贫困户不超过3万元,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小微企业不超过20万元的标准进行无抵押放贷,积极开展小额贴息信贷项目,减轻贫困户及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合作社、小微企业自筹资金压力,为发展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新闻推荐
淳化县城关镇罗家庄村淳化县城关镇罗家庄村“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新貌建设新貌。本报记者程伟通讯员余娟利淳化县坚持从城乡环境整治入手,近年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凸显“高颜值”效应,不仅群...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