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 张建宁
“九月九,蒸枣糕,舅舅提馍看外甥……”每次到了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故乡淳化县胡家庙、官庄一带农村有追“九月九”的风俗习惯。当年我也曾经提着母亲做的枣糕馍,到一沟之隔的莫寺村的外甥家中追过节。尽管岁月流逝,可那些翻沟越岭的追节情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那一天,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忙罢果园农活的农家妇女们,早早起床洗漱,打扫完室内及院落卫生后,急急忙忙地走进厨房,生火、和面、清洗起大红枣,一道道蒸枣糕工序就绪后,她们便精心蒸起那些香喷喷的枣糕馍来。
吃过早饭以后,家中的男人们便带着做好的枣糕馍和礼当,三三两两地骑着自行车或者摩托车,到外甥家中追节送“九月九”。看着远道而来的舅父,许多做外甥的喜出望外地接过舅舅手中的花馍和礼当,赶忙倒茶散烟,一些有钱的富裕人家,午饭的时候,还好烟好酒招待舅父大人。
二十多年前,每每到了“九月九”这一天,而立之年的我总是看到,天刚麻麻亮,母亲就早早起床,佝偻着腰拾掇完屋子的卫生后,就开始生火烧水,和面蒸枣糕馍。那时候,农村虽说解决了温饱问题,可母亲还是将平日舍不得吃的麦面积攒起来,到九月九和八月十五给一家人蒸枣糕和擀臊子煎汤面。有时候,害怕自己蒸枣糕馍的技术不过关,母亲不止一次跑到三妈或者当时村上的心灵手巧的英娃姨家中,央求她们给我们一家人蒸枣糕馍。
蒸枣糕馍对三妈或者英娃姨来说,确实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情。你看,案板上的一团团面块,
瞬间,被她们胸有成竹地捏成了有 耳朵、鼻孔、尾巴的鸡娃、小白兔之类的小动物,再镶嵌上用红枣皮做成的眼睛,于是乎,一个个小鸡、白兔等灵活灵现、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面前。等一笼笼熟透了的枣糕馍从锅中提出放到案板上,那冒着热气的枣糕馍,不让你流口水才怪哩!带着这些煞是好看的枣糕馍走亲戚,不由得让外村人投来啧啧的赞叹声。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黑发亲娘离我们而去后,每年农历九月九,我那善良淳朴的妻子茹法,开始学着蒸枣糕馍。尽管她的手艺远赶不上三妈或者英娃姨,可她蒸馍的时候,还挺认真的,所捏的鸡娃馍,还像模像样,惹得儿子、女儿时常手捧鸡娃馍爱不释手。
日子在人们忙碌紧张的节奏中一天天度过,传统的九月九年复一年地过着。可是,细心的人们开始发现以前追节的枣糕馍,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渐行渐远了,那翻沟越岭的追节情景,逐渐成为人们记忆深处的往事了,也永远在和我一样的上了年纪人们的脑海里成了一种“念想”罢了。
噢,久违了的故乡枣糕馍。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崔福红通讯员王勇接到“母亲健康快车”来巡诊的通知,淳化县铁王镇铁王村的妇女主任王秀莲,掏出手机挨家挨户通知村里的姐妹,“放下手里活,到村委会门口集合,让市上的医生给你检查一下,看有没有...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