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宋利萍)每到傍晚,淳化县梨园广场上,一群练习梅花螳螂拳的人便会伴随悠扬的乐曲翩跹起“武”,练拳者弹、劈、勾、挑,起落利索、身形矫健、姿态翩然。据悉,目前该县练习梅花螳螂拳的人已达2000余名。
梅花螳螂拳由明末淳化县一个叫王朗的人所创,他因眼见螳螂斗鸟深受启发,编创出“崩补”“八肘”两套拳,取名“螳螂十八凑”。后经不断改进,自成一体,因其招式运作起来有太极拳的特点,手势又如朵朵梅花,发劲似螳螂舞臂,人们把这套拳称为“太极梅花螳螂拳”,简称“梅花螳螂拳”。王朗创拳后,将拳法传于其妹夫山东人赵珠后不再向外人授拳,螳螂拳遂在淳化灭迹,赵珠则将此拳带回山东莱阳并流传盛行。
2013年,在建设“淳化大文化”的背景下,该县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选派3名习武爱好者远赴浙江绍兴,随螳螂拳第八代传人孙来先生学习螳螂拳。2013年7月,远离故土300余年的螳螂拳终于重返家乡。
为了让梅花螳螂拳在发源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县成立了武术协会,制定了《在全县推广螳螂拳的实施方案》,以挖掘整理淳化古螳螂拳为契机,推广普及淳化古螳螂拳为载体,打造“全国武术之乡”为目标,将螳螂拳推广与全民健身运动相结合,积极开展习武健身活动,在该县枣坪小学、城关小学、冶峪中学、淳化中学等四所学校开展螳螂拳进校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据悉,该县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打造“中国古螳螂拳发源地”品牌,申报“全国武术之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段位制太极拳、螳螂拳进校园等多项工作。发迹于淳化的梅花螳螂拳正在故土刮起一阵全民习武热潮。(B)(12)
新闻推荐
本报讯(师东利)今年以来,淳化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摆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好评。一是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镇容貌提升等...
淳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淳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