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队工作人员向老人介绍设备使用常识。
李勇鸿 本报记者 李军朝
3月的淳化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了,24日,我们随淳化县电力局的技术服务队,走进方里镇南部一个叫太阳沟的小山村,站在一户门头紧锁的农家小院门口,透过柴门望去,一面太阳能发电板高高竖立在窑洞前方最抢眼的地方。随行的淳化县电力局副局长吕广琪告诉我们,太阳沟只有这一户人家,几十年来没法拉电,太阳白天照,晚上油灯熬,自从去年全省实行了“太阳——太阳光伏发电扶贫工程”项目,他们局及时申请,给全县119户居住在山沟背处的群众装上了这个太阳能发电设备。
局里为了让群众能过上一个亮亮堂堂的新年,立即安排技术人员,抢时间,赶进度,安装设备,终于让119户群众在新年来临之时,告别了油灯,用上了电。吕广琪说,群众刚开始不了解设备性能,有的还不敢用,怕用坏了,他们就及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山区群众家中,教方法,讲原理,指导群众正确使用。这天就是局领导安排我们上门了解群众对太阳光伏发电设备使用情况,并进行技术服务的。
看到家里来了客人,远在对面山坡上劳动的两位老人急忙往回赶,一进门就将大家让进窑里,窑洞的土炕旁有了一台21英寸的彩色电视机,还装上了节能灯管。从交谈中得知62岁的朱转玲和70多岁的耿小亮老人,他们在这个山沟里一住就是40多年,家里没用过电灯,没看过电视,随着儿女的长大,孩子们都不愿呆在这里,连孙子、外孙都不到他们这来。“我做梦也没想到,去年冬季县电力局为我们装上了太阳能发电装置,”老人指了指柜上的电视说,“就这个电视机还是县电力局的领导给我们送的。有了电灯和电视,我们高兴得一夜都没合眼。因为没有电不愿在我家过年的孙子孙女们,今年春节也和我们团团圆圆地过了一个年!”
离开老人家的时候,春日午后的阳光非常温暖。老人依依不舍地送我们到很远的地方。回头时,看见朱转玲老大娘又一次站在一棵开花的杏树下,在春风中抹起了眼泪。(B)⑤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何建锋)5月6日-7日,副市长严维佳率市招商局、兴平市、淳化县等组团赴深圳参加由陕西省政府举办的“深圳企业投资陕西项目对接会”,与当地投资客商进行了深入交流磋商,部分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