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第一大节,也是展现民族智慧、传承民族精神的最佳载体。己亥猪年春节临近,在这举国欢庆万家春之时,年夜饭自然而然便成了期待。家人团聚,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不仅其乐融融,且意义非凡。
年夜饭古代称分岁宴或别岁宴。那时,农历除夕守岁至半夜,叫分岁。意思是旧岁已尽,新年开始。晋人周处《风土记·岁时》:“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宋人范成大《石湖集·分岁词》:“礼成废彻夜未艾,饮福之余即分岁。”蜀地又把年夜饭叫别岁宴。苏轼《岁暮思归寄子由弟诗序》:“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明清时,杭州人依然把年夜饭称为分岁宴。明人刘若愚《酌中志》载,除夕,人们在祭祀祖先之后,“家人父子群聚欢宴,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关中风俗把年夜饭叫团圆饭,是春节饮食中的重中之重,年夜饭不仅要全家人同吃,而且还要把逝去的亲人“请回”,敬在祖先牌位下。待祖先首先“用过”年夜饭之后,一家人方能动筷子。显然,关中人的年夜饭不仅仅是一家人团圆聚会,更重要的,它是人神共享的盛宴。
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时,如果有个别亲人尚不能回家享用时,那么,按照关中习俗,一定要在饭桌上给他留出座位,摆好他的筷、碗和酒杯,其父母会深情地说:“儿啊!我们要吃年夜饭了,全家人都想你,让你也能和我们在一起吃一样的饭。”关中人在欢度年节时,不忘先祖、敬祖尊祖,祈福家庭和睦。因而,国人以礼仪之邦自誉,是有其道理的。
古代年夜饭有求吉祥之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远在西周,周人的先祖公刘立国于豳(今彬县一带),那时逢年过节已有求吉祥之举。《诗经·豳风·七月》里有“献羔祭韭”的记载。韭菜是关中土生土长的传统蔬菜,“韭”与“久”谐音,寓意生活平安久长。那时,韭菜是节日最新鲜的食材,也是祀神的祭品,因此,周人以韭祭神。秦朝,秦人仍传承周人年夜饭祈福之俗,汉人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载,秦代时,人们过年时一定要吃兔子的髌骨,谁吃到了,谁就吉祥。膑,同“髌”,是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秦朝习俗,过年吃了兔子的髌骨,就意味着人们在新的一年可免受膑刑之灾。过年求吉祥,是我们先辈几千年来一直追寻的理想和愿望。
年夜饭有地域性,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讲究,其礼仪亦不尽相同,南方的年夜饭必须有头尾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要吃鸡肉,象征新年里,大吉大利;要吃丸子,肉圆(丸)、鱼圆(丸)加家人团圆,合成“三圆”,象征着新的一年全家老幼团团圆圆。在南方,不少地方讲究吃年糕,有的地方吃竹笋或啃甘蔗,寓意着生活节节高。由此看来,吃年夜饭,每吃一菜皆求吉祥如意,这是亿万人的共同愿望。
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地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且十分讲究。包饺子、吃饺子不只是一种饮食活动,更是一种祈福、添寿、求吉祥的仪式。人们习惯把饺子包成半月形,这种形状的饺子是先把面皮对折,然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的边缘捏制而成。其中的这个捏很有讲究,要捏得细、捏得匀、捏得紧,使其皮薄、馅足,且不露馅,谓之“捏福”。有的农村,把捏成半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也有的地方在饺子上捏出麦穗形花纹,像颗粒饱满、硕大无比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但更多的人家则是把饺子包成几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值得一提的是,包饺子时,不少人喜欢在饺子馅中放核桃、枣或洗净的钱币,一旦吃到核桃,预示新年里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吃到枣,寓意新年里早生贵子,添丁添福;吃到钱币,则寓意鸿运高照、招财纳福。另外,饺子包好后,其摆放也有讲究,年三十的饺子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蓝田、长安人的习俗是把饺子一圈圈地摆放,称为“圈福”。饺子煮好后,一盘盘端上饭桌,象征“新年发大财,元宝快进来”。
提及年夜饭,不由就想起故乡的过年旧俗。我的故乡在蓝田县三官庙韩家岭村,这里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祖祖辈辈靠天吃饭。乡亲们辛苦耕耘,仅能勉强吃饱,且一年四季以吃杂粮为主,其他地方把我老家戏称为“黑馍岭”。十年寒窗,让我走出了“黑馍岭”,但家乡的风土人情、乡风礼俗,却始终牢记在心。除夕之夜吃饺子,初一清晨吃碱面。记得除夕夜,午夜子时新年来临时,全家人要吃一顿饺子,名叫“银子锞”,或称“元宝”,寓意新的一年全家人招财纳福。那时,家乡贫穷,饺子馅是白萝卜和豆腐,吃肉那是奢望。记忆犹新的是,除夕夜下灶房煮饺子者,不是家庭主妇,而是男主人。为了祈求平安,煮饺子时,不能说话,不准用风箱,更不能惊动灶神,只能用麦秆火煮。饺子煮好了,先给祖先牌位点香、献饺子,之后全家同食。但也不能放开肚皮吃,一人只能吃几个。吃过饺子,人们可以出门放炮,迎接新年。等到清晨,再吃碱面,寓意新年里日子天长地久。尽管故乡贫穷,但在除夕与新年交替之时吃的饺子,其蕴含的文化意义不可小看,它是分岁的见证者,是时间变化的象征物,也印证着汉唐遗风。雄冠一时的汉唐时代早已远离我们,但民风民俗即使在偏僻的乡村依然传承不已。
当人们享受天伦之乐,阖家团圆吃年夜饭时,还有许多语言禁忌,比如不能说“死”“穷”“鬼”“背”“败”“露”“破”“烂”“完”等不吉利之词。长安区、蓝田县等地的农村,春节包饺子,要包好,不能露馅,露馅就是财源外露,这是一忌。煮饺子煮烂了,既不能说“烂了”也不能说“破了”,只能说“挣了”。饭后,不能说“吃完了”“吃毕了”,只能说“吃好了”“吃饱了”,或者说“咥美了”。吃饭时,倘有人不慎将碗、碟掉地上打碎了,人们会马上说“岁岁(碎碎)平安”,以求新年吉祥。节日亲友相聚时,要处处讲好话、吉利话,这一习俗,乡村如此,城市也不例外。达官显贵如此,寻常百姓更是如此。
年夜饭是新年前夕除旧迎新、换年添岁、亲人相聚的最丰盛的晚餐。千百年来,年复一年,年夜饭成为亿万国人缅怀先祖、拥抱亲情、挥洒激情的最佳载体,又是华夏儿女最隆重、最丰厚、最显亲情的晚宴,它给我们民族的节日文化挂满了色彩缤纷的花环。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红亮焦亚妮)近期,彬州市干部作风建设,从细节着手,对症下药,完善措施,确保易出现的问题早防范,已解决的问题不反弹,有效巩...
彬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彬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