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嘉通讯员邢月姣
“感谢法官调解,让我们重新成为和睦的邻居!”4月22日上午,在西安市周至县法院第七法庭内,有着10年矛盾的邻居最终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古有“六尺巷”美谈,邻居各让三尺解决纠纷。但在现实生活中,邻里矛盾往往较难化解,双方常因一点小事争执不下。近日,周至县法院秦岭法庭就受理了这样一起因农村盖房产生的邻里纠纷案件。
事情还要从10年前说起。王某和张某系同村村民,早些年双方关系较好,张某在有争议的宅基地上准备动工建房时,因王某阻挡施工,邻里之间产生纠纷,两家人寸步不让,多次发生冲突,镇村多次调解未果,最终导致该宅基地荒废10年之久。前不久,张某在涉案宅基地上再次准备动工建房时,王某的母亲进行阻挡。随后,张某将王某起诉至法院,要求王某停止对其盖房的干扰,并赔偿损失。
考虑到双方系邻里关系,低头不见抬头见,承办法官乔艳丽在开庭前到村委会调查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分别与双方当事人交谈,以便更好地了解当事双方矛盾的“症结”所在。开庭时,原、被告在庭审中僵持不下;休庭后,双方吵得面红耳赤。鉴于邻里纠纷长达10年之久,承办法官认为该案最佳的处理方式是调解结案。于是,乔艳丽分别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悉心劝导双方当事人,从典故“六尺巷”谈到退一步海阔天空,从寸土不让谈到有可能引发刑事犯罪的严重后果,解开了双方的心结。王某当庭表示不再阻碍张某盖房,张某也自愿给予王某1万元作为补偿,并当场支付。
对此,乔艳丽说,作为一名基层法庭的法官,要了解群众间的“家长里短”,这样才能找到化解案件矛盾的“对症药”。
新闻推荐
杜侠侠在田间地头劳作。(记者雷伟东摄)本报讯(记者郭沛然)“看着这一棵棵小葱成长,我们一家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