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俭
杜锡莹
田英申
雷玉山
郭缠俊
惠东静
王乃祝
赵军贤
赵志修
郭秦龙
雷玉山,男,硕士,研究员,“三秦学者”。现任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院长,兼陕西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长期从事猕猴桃育种、栽培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工作,培育出了适宜秦岭北麓栽植的好品种,制订了《猕猴桃提质增效六大关键技术规程》,扎根周至猕猴桃主产县,增加产业效益,被周至县委县政府授予“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
杜锡莹,农艺师,长期从事李杏桃育种和技术推广工作。
在担任果树技术员期间自学完成专业课程,他扎根果树生产科研和技术推广第一线,育出新优品种,发展特色水果。
经过20年的坚持科技攻关,他主持选育出杏李良种9个,丰园果业的“杜李氏”牌水果已被西安地区消费者熟知并认可,成为西安地区特色知名果品。
纪俭,农艺研究员,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
他在培育葡萄新优品种、栽培技术研究上投入了全部精力,以户太8号为主栽品种的“户县葡萄”“鄠邑葡萄”获国家地理标志保获产品,被授予“中国户太葡萄之乡”称号。延伸了葡萄产业链,建成1000吨葡萄酒生产线,在鄠邑区建成1000亩葡萄示范基地,在宝鸡市太白县筹建户太冰葡萄酒庄。
田英申,现任西安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多年来,刻苦学习,独创了草畜一体化发展模式,研制出秸秆揉丝机、微生物调制剂、饲草打包机,解决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他还繁育出了肉用绵羊新品系——骊羊。
他探索出“企社加盟”模式,把微贮饲草加工机械和生产技术推广到全国23个省区,以骄人的业绩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草王”。
郭缠俊,中共党员,农艺研究员、
1995年组织推荐到日本学习葡萄栽培技术,学成归来以普及和推广科学技术为己任,引领农民共同富裕,先后办培训班155期,培训中青年果农80000多人次。
2008年引进吸收国内外葡萄标准化栽培的新模式,在白鹿原上建设1000亩的西安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辐射带动灞桥万亩优质葡萄基地的建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郭秦龙,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陕西秦龙绿色种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研究选育三十多年来,他潜心努力,成功选育出20多个不同类型的玉米优良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由他研究选育的“户单”“秦龙”两大系列玉米优良品种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达4.8亿亩,增产粮食1800多万吨,增加农民收入186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极为显著。
惠东静,农技推广研究员,现任高陵区农作物研究所所长。
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于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先后承担完成了多个小麦、玉米育种项目,近几年累计推广自选小麦新品种种植面积达400多万亩,增加社会效益近亿元。
他经常邀请农业科技人员、农民科技积极分子到自己的试验田进行参观交流,带动了一批种子科技示范户,提高了种子生产农户的收入。
王乃祝,中共党员,现挂职周至县林业局副局长、竹峪镇党委副书记、丹阳联村委员会书记。
为弥补土地现状较差、苗木种植混乱、经济收入少等短板,他成立专业苗木合作社,引导群众自愿入社,合作社共流转群众土地3075亩发展苗木产业。采取联村党委+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形式,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赵军贤,中共党员,番茄育种专家。
1986年,开始了番茄种子的生产和推广工作。2001年培育出了西红柿粉果、红果和樱桃三大系列十几个品种,自己创业成功后,还免费为附近群众进行多次技术培训,使群众每年纯收入增收1万多元。
30多年来,她累计为群众免费提供的种子、种苗种植面积多达数百万亩,垫付资金达1000余万元,帮助群众5000多户(次),农民增收500多万。
赵志修,高级农艺师。
他一生致力于猕猴桃果树栽培和技术推广工作,解决了许多猕猴桃产业发展中的难题,特别是海沃德猕猴桃的生产,还提出一套防治世界性溃疡病的综合办法,使老园重焕青春,提高果品质量,减少病害发生等。
他还常参与农民技术培训讲座,快速提高了种植户技术水平,促进了猕猴桃产业的壮大发展。
新闻推荐
30年坚守使命 带领留守儿童追梦 ——乡村教师王世民8年“孩子王”心路历程
王世民和他的学生们在一起。周至县楼观台旁,有一所楼观新镇小学。师生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忙碌的身影:天不亮就站在校门口迎接到校的师生,放学时在校门外和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问题;凌晨2点...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