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伟其人】
朱建伟,生于陕西周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延安中国画学会会长。2007年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17年研修于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研究所。现任教于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国画教研室主任。
●2012年作品《馨梦》在“喜迎十八大陕西省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中荣获二等奖(陕西省文化厅主办)
●2013年作品《时光》在“相聚宜兴”全国工笔画大展中荣获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3年作品《古老的歌谣系列二》在“绿色·和谐——第四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荣获优秀奖(中国画学会主办)
●2013年作品《馨梦系列二》在“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3年作品《安塞印象》在“高原·高原——第三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中荣获优秀奖(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主办)
●2013年10月作品《古老的歌谣》荣获“201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4年作品《陕北印象系列之·高原古歌》获“重温经典”娄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6年获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造资助项目(国家基金艺术管理中心)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加之色彩分染、罩染、烘染等手法的运用处理,细致入微地充分表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
陕西省工笔人物画家朱建伟,便是这一行的佼佼者。他深耕于工笔人物画领域,以黄土地的民风民情为表现主题,创作了不少“质如玉,香有余”的佳作。近日,华商报记者独家对话朱建伟,倾听了他的“艺术心声”。
华商报:哪些因由促使你与工笔画创作结缘,并始终保持着充沛的创作精力?
朱建伟:童年时我就对精美的图案有很大兴趣,在家里一画就是几个小时,没少受父亲的“训斥”,但这并没有改变我的“不务正业”,反而使我更加沉迷。慢慢地,我的绘画开始得到周围人的一致认可,这也鼓励我高考时报考了艺术院校的美术专业,走上了专业绘画的道路。
华商报:一般情况下,你创作一幅作品需要多久?
朱建伟:工笔画有一定的程式,像三矾九染、游丝描等,掌握了这些绘画基础后,还要为想展现的思想去生活中寻找素材,这是一个需要“慢慢来”的过程。对我来说,要完成一幅成熟的作品,若一天保持12小时的工作量,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
华商报:在创作过程中,哪些因素是你所关心并希望表达给观者的?
朱建伟:我首先注重画面的构图形式,尽量追求画面的简洁和单纯化处理,使主题性指向更加明确、具有视觉的感染力;其次,多借鉴中西方经典作品的色彩关系,在色彩处理方面统一中求变化;再次,要有独特的造型语言。不仅要追求人物形象的客观,还要追求艺术形象的真实,塑造出感人的人物形象;最后,注重材料的更新,如使用矿物颜料、沥粉、金银箔的拼贴等,为现代工笔画创作注入新的元素。
华商报:近些年来你一直致力于创作,尤其是陕北红色题材的创作。陕北这片土地如何影响你的创作?
朱建伟:我一直在寻找打动自己内心的题材,黄土高原上生活的人群深深地吸引了我,那亲切的陕北方言、沟沟卯卯、山梁下的窑洞、老人淳厚的面容、山道间的山羊、潺潺的溪流……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动不已。
工作后,我多次随延安文联、延安美协下乡采风,看到抗战时期的旧址、听讲解员讲解历史,屡次令我心灵震撼,也促使我创作了《安塞腰鼓》《古老的歌谣》《沸腾的黄土地》等作品以及《虎头娃娃》系列小品。黄土地的生活给了我非常多的灵感,在画了《5.23记忆》后,我在选材方面有了进一步拓展,认识到陕北不仅有丰富的人文自然绘画资源,更重要的有大量的红色题材可以去挖掘表现,延安这片土地就是我们精神的象征。
华商报:可否介绍一下在天津求学过程中,你与何家英老师之间有哪些故事、收获及创作成果?
朱建伟:2017年整整一年,除理论课外,我基本上每天绘画十四五个小时。虽然有时非常疲惫,但想到每月底何老会点评作业,便感到时间宝贵,舍不得浪费丝毫。在现当代工笔画领域里,何老的作品自成一家,形成了整套的理论体系,他从中西绘画中比较分析、中国传统绘画入手,让我明晰了现代工笔画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吸收到不同画种的养分,也让我重新整合了破碎的知识结构,提升了绘画认识的高度。
为了这次毕业创作,我五回延安,到延安八一敬老院收集素材,并力图运用壁画的手法来表现老红军在一起唱歌的情景。这一思路得到了何老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指明了创作方向。
华商报:近期在创作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朱建伟: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全面梳理了自己工笔画的学习思路,形成了一整套作业范本。在教学工作岗位上,我也带回了一整套工笔画的学习方法。回到延安,在延大进行汇报总结、展出学习成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笔画的学习思路等,是我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同时,我也会以红色题材和陕北乡村题材为近期创作的重点,进一步为发展陕北文化、繁荣工笔画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商报记者 王宝红 陈梦扬
新闻推荐
昨日,市民纷纷来到户外,在蓝天下享受冬日暖阳。首席记者王健摄本报讯(记者关颖)近两日天气晴好,雪也开始融化。“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让人们感觉更加寒冷了。气象部门预报...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