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举世关注的西成高铁开通,人们4个小时就可从西安直达成都时,莲湖区驻周至县王家河镇的帮扶干部只盼着108国道的修复工作尽快完工,因为这是王家河直通西安的惟一通道。虽然通向大山的道路中断了,但莲湖人扶贫攻坚的道路却从未中断。
扶贫征程多艰险
11月30日,当记者中午从西安乘车出发,终于来到距离王家河镇最近的一家宾馆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原经108国道只需三个多小时百余里的路程,因道路被冲断只好绕行到汉中佛坪,变成需历经六七个小时的长途。
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家河镇的几位领导正在赶来的路上,由于道路不通,他们需要徒步走两个多小时的夜路才能赶到。
“王家河镇下辖老庄子、十亩地、白杨林等八个自然村,当地群众居住分散,到有的贫困户家里经常要走五六个小时的山路。”王家河镇的镇长郭忠智一见到记者,就特别诉说着当地出行的不易。
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家河地处秦岭深处,由于山顶的土层较厚,阳光充足,庄稼长势较好,因此过去山里人都习惯住在山顶或半山腰,这也导致各村各户交通极为不便。可是莲湖区的扶贫干部发扬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各驻村工作队的干部经常翻山越岭,深入到各贫困户家里进行切实的帮扶。有的贫困户由于距离较远,帮扶干部回程时不得不徒步夜行,还要面对落石塌方的危险,而翻山越岭也成为当地帮扶干部的工作常态。人们常说,“他们是用生命在扶贫。”
敢叫山乡换新颜
“像喝水打电话这类事,在大城市里看起来很普通,而在王家河实现起来就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莲湖区驻十亩地村的帮扶工作队的队长惠文善告诉记者。
由于地处深山,手机基站较少,为了使山区群众过上现代人的生活,莲湖区帮扶干部联系相关部门,在当地修建了移动基站,力争使移动手机信号覆盖每户人家。
十亩地村有四户人家吃水困难,经常要走三公里的山路去背水。为了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莲湖区帮扶工作队的干部把三千余米长的水管靠人力背上山,为当地群众引入了干净的水源。
在很多人眼里,王家河艰险的道路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险,而在莲湖区驻老庄子村的第一书记宁涛看来,这些困难都是砥砺奋进、磨练意志的砺石。“为有崎岖多壮志,敢叫山乡换新颜!”宁涛向记者展示一篇他在驻村期间写的一篇徒步上山帮扶的工作日志,而这也是莲湖区驻村干部的真实写照。
产业扶贫现雏形
自今年十月以来,直通周至县城的108国道中断,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进入冬季,如果大雪封山,当地群众的生活将更加困难。
“路可以断,但莲湖区对王家河的扶贫工作不能断,扶贫干部对贫困群众的帮扶不能断。”近日,莲湖区委主要领导一声令下,带领联户帮扶干部避开塌方道路,绕道佛坪,给王家河困难群众送来过冬物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才能发展当地产业,加强王家河镇的造血功能,这是扶贫攻坚最为艰巨的任务。由于年轻人到山外打工,村里剩下的大都是老弱病残的村民,这给王家河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莲湖区扶贫干部到来给这个穷山沟带来了新鲜血液,改变了山里人封闭落后的思想,形成了以中草药种植和工蜂养殖为特色的产业雏形。
莲湖区驻白杨林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向东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白杨林”公众号的信息,并网上“推销”白杨林牌土蜂蜜。自从今年6月驻村扶贫以来,王向东不仅大力发展当地土蜂蜜养殖产业,还着力打造“白杨林”的土蜂蜜品牌,通过网络打开销售渠道。过去因销路不畅而让山里人发愁的土蜂蜜,如今已经通过网络销售一空,令当地人欢欣鼓舞,正在加大产业规模,准备来年大展宏图。为进一步壮大帮扶村的集体经济并通过合作社将贫困户牢牢“嵌入”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当中,莲湖区在各帮扶村构建“党组织+合作社+专项资金+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通过在帮扶村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支持每个合作社20万元的启动资金,协助帮扶村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贫困户持续脱贫增收创造条件。记者刘冰峰
新闻推荐
“陕西都市快报”微信公众号12月5日消息,从11月27日开始,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热线》栏目一直在持续关注周至县人民医院“天价停尸费”一事。而在昨天(4日),记者再次前往周至县人民院进行采访时,竟遭到...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