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几天,前就峪村重点贫困户佘华清家大棚里的菠菜就可以上市销售了,看着满大棚绿油油的菠菜,曲江临潼度假区驻村扶贫干部汪文理等人喜上眉梢,他们帮助佘华清建起的两个蔬菜大棚即将收获第一批蔬菜,这既是曲江临潼度假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一大成果,更饱含着佘华清一家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希望。帮扶工作人员都期望随着大棚蔬菜的种植,佘华清一家人能尽快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
佘华清是前就峪村的重点贫困户,因患类风湿疾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且每年要承受高额的治疗费用。曲江临潼度假区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全面掌握佘华清的家庭状况后,首先为佘华清解决日常医疗费用的问题,将能纳入合疗报销范围的尽量帮他纳入,减轻老人的负担。同时,看到佘华清老人拄双拐行动不便,从安全和便于生活的角度考虑,曲江临潼度假区驻村帮扶工作队为老人购买了轮椅,第一时间送到老人家中。坐在轮椅上,佘华清特别高兴,再也不用为出行发愁了。
佘华清的生活有了初步改善,但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曲江临潼度假区驻村帮扶工作队发现,如何让包括佘华清在内的无法享受产业帮扶资金政策的贫困群众也享受到扶贫政策的春风,真正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窘境,同其他群众一道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是帮扶工作队更需要去做的事情。
曲江临潼度假区驻村帮扶工作队同村两委商讨后,在征求佘华清本人意愿的基础上,帮扶工作队另辟蹊径,决定通过间接帮扶的办法帮助老人脱贫,即为老人申请帮扶资金,由其二儿子佘开印代管,并利用该资金进行果蔬大棚种植,通过提高其子的收入来解决佘华清高额的医疗费用,为老人提供额外的医疗保障。
帮扶措施定下来后,前就峪村第一书记汪文理带着佘华清一家人前往周至县终南镇周边考察蔬菜大棚种植现状,联系种植技术培训等。在考察中,看着一座座蔬菜长势良好的大棚,特别是了解到种植大棚收益可观后,佘开印表示:“汪书记你放心,我一定学好种植技术,把地里的菜种得比这还要好。”
曲江临潼度假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给佘华清建了一大一小两个大棚,大的有九分地,小的也有半亩。考虑到安全和稳固性,汪文理他们在建大棚时,用的是32毫米粗钢管,比周边大棚用的钢管都要粗,同时在顶上还多加了两道钢管。随后又给买了旋耕机。“确实好,过去翻地都是人拉犁或者拿铁锨翻,现在我自己开着旋耕机一会就弄好了,每亩地还能省一百多元的旋耕费用,空闲时间还能给其他人旋耕挣钱呢!”佘开印高兴地说。
大棚建成后,佘开印主要种植了菠菜。10月30日,记者在大棚里看到,较大的大棚里的菠菜长势喜人,绿油油地散发着勃勃生机,再有20天左右就能上市销售了。佘开印欣喜地说:“较小的大棚里的菠菜种得早些,再过一个礼拜就差不多能卖了,一分地大概能产200斤左右,希望能早点卖呢,最近菠菜这些叶叶菜价格好着哩。卖完菠菜我准备再种麦芹和芫荽这两样菜,一茬接着一茬,一年里能种五六茬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从佘华清的蔬菜大棚开始耕种,汪文理不仅多次带着佘华清和他的家人到周边考察调研种植产业的经营情况,并且还为他们安排了相关的种植技术培训课程,聘请技术指导员现场指导大棚种植。看着眼前绿油油的蔬菜即将上市出售,汪文理和同事们都非常高兴,他们正在积极的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努力帮助佘华清一家人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汪文理说:“建起大棚容易,让贫困群众真正了解市场,能顺利地把收获的蔬菜瓜果销售出去,让他们的生产实现自主自立,才能真正实现脱贫,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帮佘华清建蔬菜大棚,成为曲江临潼度假区驻村帮扶工作队扶贫工作不断深入的一大工作亮点。记者雷县鸿
新闻推荐
科技大篷车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记者王旭东摄)本报讯(记者张奂雅实习生曹诣晋姊)10月20日下午,一辆科技大篷车开进周至县马召镇知行小学,孩子们兴奋地瞅着大篷车上的新奇玩意:航模、机器人、无人...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