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不了西安酷热的折磨,便和几个朋友去了周至老县城。
领略了秦岭山水的秀美,参观了西安最远村落的历史文化遗迹,享受了老县城的绿茵和凉爽,我们感慨良多,体会不少,可是脑海翻腾到最后,剩下的却是两个人的名字:作家叶广芩、乡邮员马小军。
叶广芩是一位心怀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女作家。她挂职周至县委副书记期间,多次深入到老县城进行采访,和普通群众交朋友,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这里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群众生活,写了《傥骆道》《老县城》《老百姓》《大熊猫》《华南虎》《山与水》《保护神》等表现天地人和的生态文化散文,把一个不为人知的“老县城”推向了世界。
我们在厚畛子、秦岭梁见到了不少摆摊的商贩、农家乐的老板,在老县城也认识了不少经商或田间劳作的农民,只要提到叶广芩,他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讲起叶广芩。从朴素的言谈中,看得出他们对叶广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说不出是感激、崇敬还是自豪,也许都有。
另一个人,是板房子邮政所乡邮员马小军。他生在这里,也留在了这里。十年如一日行走在板房子、厚畛子两条邮路上。这里山大沟深,道路崎岖,开始骑着自行车送邮件,后来换成骑摩托车,但是大山深处仍要步行才能送达。两条邮路来回都在200公里以上,马小军每周逢单日送板房子、双日送厚畛子,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冰雪不惧,从未间断。当地群众称他是“山区鸿雁”。
在老县城遇到马小军,他一边送信报、邮件,一边给我们当导游。当地的群众远远就和他打招呼,有的还送水和果子给他吃。我问一位大爷为啥和他这么熟悉,老人拍了拍马小军的肩膀,说:“这小伙子,可是我们的亲人哪!”
老县城有一家书屋,主要出售叶广芩的书,有三种版本的《老县城》,畅销的《青木川》等。书屋主人是位十八九岁的姑娘,在外省读大学。姑娘的母亲是山外人,到大山里当教师,再未离开。叶广芩曾采访过她,并把她的事迹写进了《老县城》。我们参观书屋,果然发现叶广芩与这位姑娘,还有她母亲的合影。我们提到叶广芩的名字,她激动得红了脸,说叶广芩阿姨是老县城的名片,这里的群众永远感谢叶广芩。
晚上,我们吹着凉爽的山风,坐在一家酒店的阳台喝茶,话题最终落在两个人身上:把老县城宣传出去的著名作家叶广芩、把外面的信息送给山里人的劳动模范马小军。这两个职业毫不相干、工作也无联系的人,名字却像树一样扎在老县城的土地上。
山不在深,有仙则名。不知这是一方水土的幸运,还是两个人的幸福。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宋总业“半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是旧时打铁匠的真实写照。铁匠,这个人们曾经熟悉的老行当,一个铁砧,几柄铁锤,几把铁钳,外带风箱和火炉,就是他们的基本家当。他们将那...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