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决战阶段。本报开设脱贫攻坚专栏以来,陆续报道过朱玉荣、杨祎等个人先进事例,但每个村有每个村的实际情况、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各有不同,如何在帮扶工作中既解决突出问题,又解决根本问题,真正帮助群众找到脱贫路子,不少帮扶干部还在摸索阶段,没有掌握要领。
想要下足“绣花功夫”,必须掌握“绣花本领”,才能在精准脱贫上见成效。昨日,西安市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视频专题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结合西安实际,为全市各级各部门教了“十个抓”的具体帮扶方法,记者进行了整理,希望可以对广大干部的一线帮扶工作起到帮助指导作用。
脱贫顺口溜聚焦12345
1就是:“一标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要超过扶贫标准3015元。
2就是:“两不愁”,不愁吃(包括安全饮水)、不愁穿。
3就是:“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4就是:“四率一度”,精准识别率、精准退出率、精准帮扶率、易地扶贫
搬迁入住率和群众满意度。其中,精准识别是基础,精准帮扶措施
是核心。精准帮扶不仅要精准在表格上,更要精准在措施上。
5就是:“五个美丽”样板,美丽乡村是重点,美丽经济是核心,美丽党
建是保障,美丽人家是基础,美丽乡风是形象,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远近结合做好十个抓
永康书记要教给大家的十个方法,就是围绕“12345”目标,远近结合,紧扣“十个抓”。
1
要抓短板,首先解决突出问题。
帮扶干部到了贫困户家里,首先要核对“123”,找到最突出的短板问题,并聚焦、集中精力首先解决。
找准了短板,才能明确贫困户到底是适合产业扶贫还是健康扶贫,才能有效帮助脱贫。如周至县竹峪镇鸭沟岭村贫困户张随斌,夫妻二人都有眼疾,属于因病致贫家庭,通过在四院做手术提升视力,就有了劳动能力,可以逐渐脱贫了。
2
要抓点滴,一点一滴的帮扶。
一方面从物质上“一点一滴”帮扶,每去一次,都想办法解决一个新问题,从点点滴滴让贫困户看到新变化。如本报曾经报道过市委办公厅秘书一处处长朱玉荣的帮扶事例,一个月去了十多次,做到了“五个新变化”。
另一种是从精神和感情的层面“一点一滴”帮扶。同样也是本报报道过的市委办公厅法规处处长杨祎,带着支部成员及支部成员的家人、孩子们来到结对贫困家庭,结穷亲、送书送温暖、同吃同住同交流,这也是一种好做法。
3
要抓基础,建好“美丽人家”示范户。
要围绕“五美”当中的“美丽人家”示范户,做到房屋质量有保障、房屋设计有标准、房前屋后整洁美观。
对于易地移民搬迁的贫困群众,房屋装修及家具配置,都要进行支持;新房住上了,还要进行房前屋后环境整理,种花种草,使群众住得放心、安心、舒心、满意。
4
要抓核心,
建好“美丽乡村”示范村。
脱贫攻坚的过程,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要学习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经验,如丽水的“六边三化三美”工作机制,把每个新农村按照美丽乡村进行规划建设,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5
要抓重点,做强“美丽经济”。
产业帮扶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这方面远有贵州六盘水的样板,近有蓝田县董岭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示范。
要突出精准,针对致贫原因,与贫困户商量帮扶计划,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打造一批种植、种养、农家乐、民宿、旅游、苗木、花卉等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强村。
6
要抓保障,打造“美丽党建”。
要通过对村党组织带头人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好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村集体经济做强,增强长期造血功能。
7
要抓形象,培育“美丽乡风”。
要做好贫困户扶志、扶智工作,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增强内生动力,改变“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户依靠辛勤劳动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8
要抓资料规整,
确保档案齐全准确。
要把建档立卡等基础工作做细做实,特别是贫困户家里所有表格等书面资料应该齐全,并且都要填满,字迹要清晰可以辨认。
9
要抓示范,及时推广先进典型。
要进一步挖掘先进典型,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特别是要建立帮扶工作微信群,区县之间、镇村之间要比一比、赛一赛,户与户之间要追一追、赶一赶,营造加快脱贫的浓厚氛围。
10
要抓督查考核,
加大考核问责力度。
西安市建立完善了督查问责、暗访抽查、奖励激励机制。目前,市上成立的6个暗访组,每天随机抽查暗访、通报情况,全市脱贫攻坚整改和工作推进情况每天都在上报。各涉贫区县(开发区)也要领导包抓,每周到点巡查、检查、指导,集中精力抓好整改。
新闻推荐
7岁的高新一小学生吴雨聪本来不会结识周至县翠峰乡农林小学12岁的女孩雷红梅。但在7月2日以后,吴雨聪在给这位姐姐的信中写道:“听说你的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如果你愿意,我想和你分享我的妈...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