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周至新闻 > 正文

让古树名木万代永续 ——陕西黄帝手植柏等古树名木扩繁保护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4-20 10:03   https://www.yybnet.net/
图为陕西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库技术人员正在查看黄帝手植柏二代苗生长情况。 王永锋 摄

本报记者 王永锋

4月12日,在中国暖温带森林文化博览园开工当天,中国林科院向陕西省移交了黄帝手植柏、老子手植银杏、汉武帝挂甲柏克隆树,并现场栽下22株黄帝手植柏二代苗木。看着这些扩繁苗栽入渭河北岸,不由令人感慨万千,在经历5000多年风雨后,黄帝手植柏终于“后继有人”,生命得以世代延续。

“黄帝手植柏,是轩辕黄帝留给我们的唯一的生命体,它的历尽沧桑和层层年轮,记录了民族的兴衰史,更是中华民族文脉传承的象征。”省林业厅厅长李三原说,千年古树基因虽优,但自然生命必有时限。为使黄帝手植柏等古树名木万代永续、万古长青,陕西林业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克隆扩繁,使古树名木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A “绿色文物”,数量居全国之首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文物,活着的化石。陕西古树名木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数量大、种类多、内涵深、形态美而闻名中外。

“百年大树为古树,少见珍贵有文化就是名木,树龄超过500年就是国家一级古树。”据普查,全省境内古树名木73万株,数量占到全国总株数的22%,位居全国之冠。这些古树名木遍布全省山川沟壑、城市乡村,可谓乡乡有古树、县县有名木。

黄帝陵所在地桥山古柏群,是我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生长着8万余株古柏,其中千年以上的就有3万多株。黄帝手植柏高20米,树围11米,被誉为“中华第一柏”。相传黄帝战胜蚩尤,定居在桥山,因群民伐树造屋,树林几乎被砍光,造成暴雨山洪,房屋损毁。黄帝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随后大家纷纷栽树种草,几年后,桥国林草茂密,风调雨顺。人们把黄帝手植柏称为祖树,从此植树造林成为中华民族传统。

位于秦岭的周至县厚畛子镇八斗河村,生长着一株约1000年的玉兰王,树干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形如一把巨伞,26个大枝向四周伸展,绿荫能覆盖2亩地范围。每到3月,数万朵紫白色的玉兰花便怒放枝头,香洒山谷,此树堪称中国玉兰中的花魁。

一棵棵古树,就像璀璨的明珠遍布在陕西的山川沟壑,承载着三秦大地历史文明的烙印,是陕西悠久历史的活的见证者。然而,随着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陕西省部分古树生长衰弱,出现树干空洞、主枝枯死和树干劈裂现象,严重的树形残缺不全,几乎无新梢生长,濒临枯死的境地。

为此,陕西林业多年来一直加强古树保护,因树制宜,对濒危古树实施了加固支撑、封堵腐洞、设立围栏、更换黄土、打透气孔、施有机肥、打营养液、适时浇水、人工灭虫等复壮救治保护措施。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颁布了《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陕西林业也相继制定出台古树名木养护技术标准和价值评估办法,使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成为全国第一个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的省份。

B 克隆繁殖,开创古树扩繁保护先河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陕西进程中,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古树名木保护问题,使这些珍贵资源和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2012年,陕西林业在加强传统保护的同时,创新保护方式,启动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通过与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对黄帝手植柏等古树进行扩繁保护研究。

“通过微型扦插、植物组培等先进技术开展古树名木扩繁保护工程,这是中国传统文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大胆创新与全新实践。”在黄帝手植柏繁殖材料采集仪式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曾这样说道。

对5000年的古柏进行无性繁殖,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据中国林科院副院长肖文发介绍,克隆技术是保护与利用古树资源的最根本途径,它能完整地保存与母树完全一致的基因。中国林科院古树研究小组科研人员,曾多次到黄帝陵调研,采用多项技术方法进行繁育,先后进行6个批次上千次的试验处理,克服重重困难后,最终使古树枝条长出了鲜活的根系,成功获得黄帝手植柏扦插克隆苗15株。

2014年1月8日,在中国林科院的科研温室内,采用扦插技术无性繁殖的黄帝手植柏幼苗,从营养杯内被移栽至大盆生长,成为与黄帝柏基因相同的新个体,标志着陕西省成功获得黄帝柏克隆苗健壮植株,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的千年以上古树克隆苗。在当年黄帝陵祭祖活动期间,生长较为健壮的克隆苗在黄帝手植柏下展出,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驻足观瞻、肃穆凝视,久久不愿离去。

利用克隆黄帝手植柏的宝贵经验,中国林科院对老子手植银杏也进行了试验,并成功获得扦插克隆苗。同时还通过种子繁育,获得黄帝手植柏和汉武帝挂甲柏子代苗257株和235株。

目前,克隆古树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球成功获得克隆苗的高龄古树只有3个树种,除了5000年的黄帝手植柏和2600年的老子手植银杏外,就只有美国完成的2000多年的红杉。黄帝手植柏克隆繁殖的成功,开创了我国古树扩繁保护的先河,也为世界古树名木的保存和扩繁提供了有益借鉴。

C 建种质库,保存全省所有珍贵树种资源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是对遗传现象生动的描述。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它是生命延续和种质资源种族繁衍的保证。为有效保护全省濒危、珍稀林木种质资源,维护林木遗传多样性,陕西目前已建起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库。

4月11日,记者来到风景秀丽的南五台脚下,探访由省宁东林业局承担建设的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库。在这个占地69亩的园子里,基础设施完备,温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几个圆形的栽植区里,苍翠的柏树苗正充分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这就是黄帝手植柏二代苗,是首批入库的珍贵树种资源。”省宁东林业局副局长黄华介绍,这批珍稀树苗目前长势良好。

省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库位于山地和平原接合部,自然、交通和社会区位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技术人员王斌岐说,为确保入库的“珍宝”茁壮成长,苗子全部置入控根增根容器内,可促进侧根发育,控制主根盘绕,并严格按照中国林科院制定的培育方案进行管理。同时,对苗木的光照、浇水、施肥等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归档,每株珍稀植物都要进行挂牌照相、分株建档,并实行专人专柜、专项管理。

据介绍,种质资源库将收集保存国家一、二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树种39种、3800余株,收集古树名木克隆体13种。还将开展扩繁科研,并对黄帝手植柏太空种子进行育苗试验。

在古树名木的扩繁保护上,陕西林业将坚持森林文化为引领、依法保护为优先、科学技术为支撑、创新方式为动力,分级分期对全省古树名木实施保护。加快黄帝手植柏等珍稀古树基因保存中心、种质资源库和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扩繁保护力度,让古树生命万代永续,森林文化生生不息。

新闻推荐

周至县委书记带队赴西安城市建设学院招商 双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签约仪式现场阳光讯(记者赵生杰文/图)为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一号工程”,4月10日下午,周至县委书记杨向喜带领“四大班子”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抓项目,与西安城市建设职业...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古树名木万代永续 ——陕西黄帝手植柏等古树名木扩繁保护纪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