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丝路古乐情——泉州南音、西安鼓乐音乐会”在泉州青少年宫音乐厅举行。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将在这里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展示。本次音乐会由福建省文化厅和陕西省文化厅共同主办。泉州南音和西安鼓乐同属“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安鼓乐脱胎于唐代燕乐,大气、庄重,也充满宫廷之风。此次来泉州表演的是传承西安鼓乐的何家营鼓乐社,表演“行乐”和“坐乐”的乐曲,一展西安古城古乐的魅力。
保护西安鼓乐
发扬古时文明
丝路音乐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在沿线国家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保护和传承好“西安鼓乐”是对中国老一辈音乐人智慧结晶的尊重,同时也是为文化和时代服务。近日记者走访了何家营鼓乐社,鼓乐社陈列馆里陈列着众多的乐谱、曲目及各种乐器。传承人何忠信告诉记者:“鼓乐的传承,全靠师傅口传心授,古代的‘工尺谱\’没有师傅的点播,普通人根本看不懂。”何家村人世世代代对鼓乐的爱好及老艺人对传承的责任心,将鼓乐传了下来。谈到保护和继承,何忠信说:“除了传承人,我们更应该对民间的艺人有所重视,如今何家村的孩子都在耳濡目染中积极地学习鼓乐,这为鼓乐的保护和传承迈出了良好的一步。”但同时,何忠信也同时担忧到,一个村的力量毕竟有限,现在也只是一个何家营村,不足百人的兴趣班,期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鼓乐的学习和研究中来。记者在走访中也看到,其实并不是家家都有关于鼓乐的乐器和乐谱,大部分还是只在鼓乐社中。据记者了解,西安鼓乐的保护现状非常不乐观,在西安只有13个民间鼓乐社,总共只有200多名乐手,研究西安鼓乐的专家不超过10个,更为可怕的是,虽然流传下来的古乐曲有1000多首,其中有近两百首已被翻译出来,但却没有一个鼓乐社能演奏超过15首曲子,传承人也只有6个。有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全村青少年都对鼓乐感兴趣,缺的是教鼓乐的师傅,在何家营,这样的师傅只有两三个。何忠信说:“为了能将‘西安鼓乐\’传承下去,周至县艺术技术学校对全校的63名学生实施全额免费教育,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何家营鼓乐社对全村青少年进行免费的鼓乐教育,现在学习鼓乐的学生在何家营已经超过百人。”
早在2005年,西安鼓乐分支之一的何家营鼓乐应约赴约旦安曼参加世界文化论坛联盟大会,向来自8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文化学者展示了这一古老音乐的魅力,震撼了全场。因为鼓乐,何家营村先后接待美、日、法、德、英及港、澳、台等友好团体及音乐家、学者百余人,受到国内外音乐界的关注。
经济 文化并行
践行“一带一路”战略
如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要实现各国民众“民心相通”,文化是最好的载体。西安鼓乐承载着太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丝路文明需要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通过“一带一路”的推动作用让丝路起点的“根源文化”走向国际化。丝绸之路的基础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历史文化符号,“一带一路”的建设离不开丝绸之路的文化背景。长安鼓乐加入丝路经济带的专项行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表现。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邓萌告诉记者:“在鼓乐中‘鼓\’是音乐的灵魂,乐队指挥者以击鼓控制着整场演出的节奏和观众的情绪。国家已带头敲响‘一带一路\’战略的鼓声,文化厅也提出‘文化先行\’的口号,西安鼓乐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筹备各类大型活动,其中就有九月份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现存的大量文化遗产,是东西方交流最直接的载体,是丝绸之路精神和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是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文化基石。2015年5月6日,东仓鼓乐社98岁高龄的鼓乐传承人赵辰庚逝世。陕西省社科院文化院副主任说:在学术界眼中,他掌握着鼓乐全套演奏技巧,是西安鼓乐传承至今的一部活字典、一块活化石;也是其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已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西安鼓乐,丝绸之路沿线的遗产保护,才是“一带一路”战略基石。
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发展并没有忽略文化,而恰恰在很多方面做到了文化先行。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文化将发挥自身的软实力,让遗产保护先行,文化交流为沟通民意打下基础,文化贸易也方兴未艾。西安与世界共同努力打造一个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杨立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秦骥)9月9日,西安市治污减霾办通报8月大气污染问题督查情况,西安市各区县共计存在各类大气污染问题72处,其中建设施工工地扬尘问题48处、道路保洁不到位6处、焚烧冒黑烟问题5处、出土工地...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