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信厅 孟创道
我的家乡地处道教圣地楼观台脚下,位于周至县城东南15公里处,是著名的猕猴桃和蔬菜种植之乡。近年来,在家乡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小学教育问题却越来越凸显,成为家乡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今年回乡过年时我了解到,全村现有村民小组6个、543户、2284人,在村北设有一所标准化小学。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小学从来都是人声鼎沸,充满欢歌笑语,全校6个年级8个班级每个班的学生都在30人左右。但是在今年回乡过年时,得知邻居老张家在忙着过年的同时,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准备把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转到邻村的小学就读。问其原因,他说目前村里的小学一共不到30个学生,他孩子所在的班级仅有6人,孩子在年前的期末考试中语文和数学两科都不足60分。“娃的学习是大事,现在学校没有多少学生,娃们学习氛围不够,老师教的也就没有心劲,不能把娃给耽搁了啊!”老张不得不给我发出这样的感叹。据我了解,目前和老张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都在积极联系把正在村小学上学的孩子转到其他学校里去。
我认为造成学校生源短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年轻夫妇观念的转变,使得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农村小学在校人数日渐萎缩;二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夫妇愿意把孩子送去较远的城镇小学,给孩子更好的起点。一方面,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而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也开始放宽;另一方面,城镇私立小学在招生方面,也想方设法争抢生源,提供一系列优惠和高质量服务来吸引学生。这些都让农村小学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人数日渐减少,一些地方开始将较小规模的小学合并或者停办。而一些小学因为班额小、老师少,不得不采取包班教学,这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家长更加不信任学校,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针对以上现象,我建议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教育:一是政府应当把扶持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扶贫工程的重点,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引进教师资源,提升办学水准,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极力吸引本村生源在本村小学就读;二是政府引导教育资源整合,分步骤有计划地撤并学生人数少的学校,合理布局学校位置,做到兼顾周边村落,有必要的地区可以选择建设学生宿舍,为边缘地区学生提供寄宿服务,对不能满足寄宿服务的学校,应积极协调申请足量校车;三是调整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提高教师工资福利,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合理调派教师,为小学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补充小学专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四是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努力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会森杨旭)解决问题零障碍,干群关系零距离,周至县国税局在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西安大提速活动中,努力实现服务群众“零公里”对接。今年以来,周至县国税局通过强宣传、搭平台、重实效、强作风...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